女儿周更第七篇。烦请各位看官右下角点一点在看,点赞! 鼓励一下小姑娘。
------------------
她,像其他游子,宛若蒲公英般在异乡漂泊,内心却脸在故乡-----那个不论多么荒凉,都能唤起童年点滴的快乐和忧伤的地方。
-----题记
作家迟子建曾在一篇缅怀萧红的文章中感慨:“如今呼兰河几近干涸,再无清澈可言……萧红一生经历风寒,她的灵骨能留在温暖之地落地生根,也是幸事。”是的,民国才女萧红将童年的所见所闻,皆融情于《呼兰河传》,满页深切的回忆着儿童的纯真和呼兰河的风土人情。
呼兰河的景色,是荒凉又美好的。萧红写道,大地被严寒冻裂,天空和街道灰蒙蒙的一片混沌,其中往来的男女生活千篇一律。而作者的乐园----祖父的园子,为她在呼兰河的印象平添了一抹光彩。作者在三间旧房子的狭小空间中,乐此不疲而又无拘无束地玩耍。这样的生活,是孤寂与快乐交织在一起的。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像她儿时一样,在呼兰城里尝遍甘中有苦的、最纯朴真实的生活。
呼兰河的童年世界,是可爱的。贪玩的“我”,与祖父形影不离地铲地、割草;好学的“我”,每天急切央求祖父为自己读古诗;嘴馋的“我”,尽情地享用着意外得到的鸭肉,要求祖父带“我”捉鸭子……祖孙二人,朝夕相处,每分每秒无不是在欢乐与笑声中度过,令人羡慕。
童年是我们一生之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宝贵时光。岁月一去不复返,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儿时的每一刻,愉快地享受、嬉戏、学习、交流,让这些珍如至宝的回记藏在记忆的土壤深处,有朝一日会茁壮破土,绽放出馥郁芳香。
呼兰河的居民,是愚昧无知的。他们内心的麻木,不顾友情与亲情,为了刻板地追求利益,他们舍弃了正义,害苦了无辜的人。封建迷信和各种夸张的谣言,阻碍着、限制着他们,使他们无法看透事情本身的真理与人性最初的善意。这些人,因为一个孩子说了实话而让他饱受虐待;因为观众的兴致而将团圆媳妇活活玩死;因为追求“大神”保佑而使全村一夜不得安宁;因为个人的适应与习惯,而对新式的广告置苦罔闻……
联想到如今的世界,科学与文明的发展替代了过去的神祇迷信;成熟的法律法规,公平公正地将社会上的不良之举一扫而净。
那个民国小城里,在信息与文化的长期闭塞之下,因循守旧和卑琐晦暗自然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但也是在那个小城里,萧红曾纯真烂漫地成长。故乡深沉的大地里,饱含着她深深的思念,有伤痕,也有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