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

昨天偶然地看到偶像在知乎回答的一段话,截了个图:


来源:知乎

被最后一句逗嗤笑了,我的偶像黑色幽默一直这么厉害呢~

而且基于我对她音乐品味的了解,她一定会放Pink Floyd的歌。

(来源:Pink Floyd专辑封面)

我的微信签名也是来源于Pink Floyd的代表作:Wish you were here.

转过身去,我去问几位老朋友,他们对传统葬礼的看法。

A男:华夏社会里,面子成了主导的位置;本来应该是厚养薄葬,而我们往往是薄养后葬。

B男:我葬礼的时候,就想先放一首蹦迪神曲,857这种,然后再来一曲肖邦的古典,最后放一首周董的青春歌曲。

C女:我就讨厌中国农村式葬礼,哭哭啼啼,跪来跪去;大家都在表演最后的体面,仿佛葬礼越隆重,子孙越孝顺。而且必须整个葬礼持续时间太长,一整天太累了。

(来源:Pink Floyd专辑封面)

家长们,你们一般跟孩子们怎么做死亡教育呢?

记得前几年,我外婆身体不好,多次进出医院,我对她说,没事的。

外婆说:人死并不是如灯灭,而是突然一下子,就死了。

我当晚就被吓哭了,然后和外公外婆畅聊了一晚的家常里短。


樊登读书发起会的樊登先生,是这么跟他儿子嘟嘟做死亡教育的。

有一次,樊登和嘟嘟上街,嘟嘟见到路上的人都在烧纸。于是问爸爸。

樊登说:“他们这是在跟死去的人交流。”

樊登转过头问:“等以后爸爸妈妈不在了,你要怎么办?”

嘟嘟:“我就给你们烧纸呀”

小孩子童言稚语。

其实在生活中,偶尔跟孩子做做死亡教育,不是坏事。

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一样,都应该早日提上家庭教育的日程。

(来源:网络,侵删)

在瑞士的库尔小镇,有一家专门把人的骨灰做成钻石的公司。

当80公斤的人,被火化时,他会变成2.5公斤的骨灰;这些骨灰可以做成2.3克拉的钻石,比衬衫上的纽扣还要小。

把骨灰做成钻石,这是一种更为优雅的哀悼方式;不像大多传统习俗里,一般觉得私人的东西晦气,一般都是一把火烧了;

图为一个男子戴着他奶奶的骨灰钻石在美国旅游。

(来源:百度经验)

大多数的骨灰,在这家公司里都会制作成首饰,因为大家都想把爱的人随身携带。如果一位妻子将丈夫的骨灰钻石做成项链,


(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就会有这样的幽默:

“他总是想在我的乳房之间,或者靠近我的心脏”。

回望2019年,我比较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把眼睛搞坏了,视力下降了至少200度。去年备课压力较大,今年我就不想这么搞了。

希望新的一年里,接下来,大家都平平安安,过着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每一天。

心里预备着死亡 会更好地活在当下。

脑子里响起一首歌:

再过五十年,我们来相会,

送到火葬场,全都烧成灰。

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

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

啊亲爱的朋友们,到底谁先烧成灰?

先烧你,先烧我,

反正都是人类的骨头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