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ue2.0响应式架构图
二、Vue2.0响应式实现核心步骤
1.observe(data)
如上图所示,observe函数所做的工作就是遍历data的每一个属性,对这些属性依次做响应式处理
2.defineProperty(data,key,handler)
而所谓的响应式处理,则是拦截属性的get、set方法做订阅-发布处理。订阅-发布处理,就是在属性被调用的使用,触发get代理函数,订阅调用该属性的组件(将组件存放到一个订阅者数组中进行保存,这里的Dep.target暂时可以理解为一个全局变量,代表着的是当前正在渲染的Vue组件)。 而在属性被修改时,触发set代理函数,在set代理函数里,通知订阅者数组里面的每一个订阅者(组件)进行视图更新。
3.Dep
上文中提到的Dep,是一个依赖类,将它理解成一个订阅者。当对一个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的时候,就会实例化一个Dep实例,并将用到这个属性的组件全部存放在subs数组里。当属性被修改时,则通知subs数组里的所有组件进行更新。
4.Watcher
上面我们说到,dep.subs里面存的是用到该属性的组件,这个说法实际上不完全对。准确来说,dep.subs里面存的是用到该属性的组件所对应的一个Watcher实例。什么是Watcher?每一个组件在渲染之前,会对其自身的template模版进行解析编译,生成一个render函数(用于创建虚拟dom)。然后,会实例化一个Watcher对象,在实例化的过程中,会将之前生成的render函数作为参数传入进去执行。而在执行render的过程中,势必会触发相应属性的get函数,将这个watcher实例添加到相应属性的订阅者数组subs当中。等这些属性进行被修改时,就会通知这个watcher,再次调用这个watcher里面的render函数,进行虚拟dom的diff和更新。
三、Vue2.0响应式原理的不足
1.动态添加响应式属性必须用Vue.set
2.直接操作数组索引无法触发视图更新
3.数据的响应式处理和视图未完全解耦
四、Vue3.0响应式原理核心步骤
1.reactive(data)
2.Proxy(data,handler)
从上图代码可以看出,Vue3.0响应式相对于Vue2.0的最大区别在于用到了es6中的方法Proxy。这个方法不需要循环遍历data的每个属性,对每个属性都做一遍响应式处理。而是直接代理了整个data对象,拦截这个对象所包含的所有属性的get、set方法。这么做的好处:
1.就是在我们动态为data添加一个属性时,不用做任何处理,这个属性就已经是响应式的了。
2.数组的任何操作也都可以触发响应。
3.effect(fn)
上面的设计,其实已经解决了Vue2.0的前两个不足。而为了解决第三个不足, Vue3.0提出了effect函数,其用法如下:
当我们调用effect执行某个函数时,首先会执行一次这个函数。之后每次obj.name修改时,执行一次该函数。那么effect是怎么实现这个功能的?
我们来看这个effect函数做了什么?简单来说,effect会先将传入的回调函数保存起来,然后第一次执行cb(),在执行的过程中,触发了obj.name属性的get代理函数,在代理函数里面做订阅track(target), 而track函数则会将存在全局数组中的cb函数取出来,保存在map中,类似于map.set('name',cb)。之后,在name属性被修改的时候,会触发name属性的set代理函数,在代理函数里面执行trigger。最后,trigger会将之前存在map里的订阅着取出来执行,map.get('name')()
五、Vue3.0响应式原理框架图
由图中我们看出,Vue3.0响应式框架在设计上,将视图渲染和数据响应式完全分离开来。将响应式核心方法effect从原有的Watcher中抽离。这样,当我们只需要监听数据响应某种逻辑回调(例如监听某个text属性的变化,对他进行正则校验等。),而不需要更新视图的时候,完全可以只从effect触发,屏蔽左边的视图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