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生来就具备体验各种意识模式的内驱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正常的清醒状态:从童年开始,儿童就会尝试各种技巧来改变自己的意识”。
当正常意识的一些方面受到心理、行为或化学方法的影响时,意识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主要的意识的状态有正常的清醒状态、梦、催眠,冥想,精神活性药物所致的意识状态等。
催眠是催眠师通过催眠暗示的方法引导来访者进入到一种深度放松、易受暗示和注意力高度集中为特征的一种意识状态。被催眠者对暗示的反应会表现在知觉、记忆、动机和控制感方面产生的戏剧性变化。可能包括移动自己的手臂、走动、体验幻觉、遗忘重要的记忆以及变得对疼痛刺激不敏感等。催眠有很多实际的应用,比如:控制体重与饮食问题;消除睡眠困扰;处理生活各式压力;终止焦虑、恐慌、恐惧与恐怖症;克服学习困难;镇痛,等等。
冥想: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状态的变体。一般是从集中精力执行一种重复性行为(比如呼吸)、采取特定的身体姿势(比如瑜伽姿势)以及尽可能弱化外界刺激开始。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中与冥想有关的一系列刺激性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共情、自我意识、注意和应激。总体而言,冥想是一种放松、减轻压力、摆脱世俗牵绊的有效方式,它可能也能改善个体的认知功能,还会产生促进健康的生理变化。
精神药物状态。酒精、鸦片、大麻、古柯、咖啡因以及其他药物都会改变大脑对现实世界的日常知觉。有些人会服用药物以获得快感、放松或者逃避对日常生活的担忧,尤其是当他们处于应激状态时。服用LSD之类的药物是为了产生幻觉,还有一些人会服用一些药物来寻求快感、平静乃至麻木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精神药物都对那些通常会帮助我们决策的大脑机制有所损害。此外,诸如可卡因、海洛因、大麻和安非他命之类被最广泛滥用的药物都会刺激大脑的“奖赏回路”,让人产生药物依赖和成瘾。一旦人们对某种药物产生依赖和成瘾,一旦停止使用药物,就会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适的症状,包括身体颤抖、出汗、恶心、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强等戒断症状,一些极端的戒断反应甚至会致人死亡。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吸毒人员一旦上瘾,为了继续获得毒品的供应,不惜倾家荡产、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
意识状态每天按照怎样的周期循环往复?
意识随着我们的生物节律以及我们所处环境的刺激模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人的意识状态也会随着昼夜节律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大约每24小时循环变化的模式。当然,这些周期性节律的控制是有”生物钟”来负责的。生物钟会设定诸如新陈代谢,心率,体温和激素活动这些功能的节律。人体的生物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这些细胞群接受来自眼球的信息,所以对日夜交替的变化特别敏感。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清醒和睡眠的周期只是另一种昼夜节律。
在每一天的不同时间,意识状态都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通常以白日梦,睡眠和睡梦的形式出现。人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处于睡眠状态。正常的睡眠周期由四个阶段组成,大约90分钟完成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可以分为快速动眼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这两个部分。梦一般出现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当眼球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四处游移的时候,身体其它部分的随意肌却动弹不得,他们实际上是被麻痹了,这种情况叫睡眠麻痹。
睡眠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有助于身体和心理的功能恢复。睡眠不足会对认知和运动机能造成损害。那么人究竟应该睡多长时间合适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一生中睡眠时间的长短和睡眠不同部分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是持续发生变化的。新生儿每天睡大约16个小时,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快速动眼睡眠。少年时期睡眠时间和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都有所减少。青年一般睡七到八个小时,大约有20%的时间是快速动眼睡眠,老年人睡得更少,只有大约15%的时间是快速动眼睡眠。
不正常的睡眠会导致各种睡眠障碍。嗜睡症是有关快速动眼睡眠的一种障碍,失眠症会导致睡眠不足,而睡眠窒息症和熟睡时的不正常状况有关。还有一些不太严重的睡眠障碍,比如夜惊,说梦话和梦游。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并与我们的生物钟保持步调一致,就会让我们每一天在意识清醒状态时保持精力充沛,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