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阔别多年的大山登上了东方卫视的《笑声传奇》,和大家侃大山。
大山在脱口秀中提到,有些观众评论,大山是童年的回忆,只是岁月不饶人,大山老师老了,后面还加了大哭的表情符号。大山调侃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老成了贬义词了,难道不是越老越帅吗?
"我要大哭吗?"大山还做了个大哭的样子,引起一阵爆笑,"人老心不老就好"。
1965年出生的大山今年52岁了,这个年龄的确正逐渐往老头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这个年龄甚至有很多人已经过起了老年人的生活。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大山老了?的确,从1989年被大家熟知,到1998年登上央视春晚成为名人距今已经过去了19年。很多人已经从童年长到了青年,青年长到了中年。
很多时候我们有点谈老色变,为什么我们那么怕变老呢?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老意味着身体条件变差,行动迟缓,思想僵化,日暮西山,只能混吃等死,所以变老是件可怕的事情。
亲见或者新闻上见到的各种老人公交车上打人、插队、跳广场舞扰民甚至打人的事件更让年轻人看到变老就变得讨厌,于是变老就更可怕了。
中国古人有很多词形容老:老态龙钟、垂垂老矣、人老珠黄、七老八倒,看到这些词真的有一种日暮黄昏的感觉,似乎看到了死亡。
变老真的很可怕吗?是不是人变老之后就让人讨厌了,是不是真的就倚老卖老,甚至混吃等死了?
答案是:有些老人真的打着年纪大了的旗子拒绝接受新事物,遵循着旧日的生活方式,整天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可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自己搞对象"、"我们那会鸡蛋才2毛钱一斤"。
还有某些老人打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旗号,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让着他这个老年人,全世界都应该为他开道,让自己为所欲为。其实这样的人不是老了才变得不善良,只是不善良的人变老了而已。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这么保守,都这么霸道,这么不讲究社会公德。
君莫见越来越多的老人跳广场舞改用耳麦,公交车上有老人为疲惫的年轻人让座,很多父辈们顺溜地使起朋友圈、网上支付,很多老人说起明星、小鲜肉如数家珍。
很多老人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组织公益活动。
还有很多50多岁、60多岁的大姐、阿姨们退休后开始健身,身材好的让很多年轻的姑娘汗颜。80岁的王德顺白发苍鬓却胸肌赫然,赢得了"老型男"、"老鲜肉"的称号。
这些人身上哪有春归人老的样子,有的只是老当益壮。
老,lao,从人从毛从匕。言须发变白也。考也。
《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
《说文》上也说:"老,考也。七十曰老。"
联合国提出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是: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者,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
我国划分老年期的标准是:45~59岁为老年前期(中年人),60~89岁为老年期(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长寿老人),超过100岁的长寿期老人又叫百岁老人。
所以你看,60岁以前都不能叫老年人。大山是中年人,我们这些80后、90后甚至部分70后都还是青年人呢。
老除了年龄大本身还蕴含着其他的内涵,比如:年龄大意味着经历丰富有内涵,会逐渐反思自己,学会了思考不再盲从。
30岁比20岁多了沉稳,少了冲动,不再一言不合就动手打架或吵闹,对人生和职业的规划更实际。
40岁比30岁多了岁月的沉淀,有了韵味,也更通透,成了社会和家庭的中坚,不再任性,也不会再彷徨。
50岁可能比40岁更散发生活的气息,不再执着于职场的争斗和人际关系的挣扎。
时光最是无情,不管你愿不愿意,固执地按照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366天)的速度往前走。每个人都要经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
所以年龄变老是自然现象,但不意味着一定要变得老朽。身体终将退化直至衰竭,但精神和心灵可以保持年轻的状态。
我不怕变老,但我怕变成暮气沉沉的老太太,没有身材,穿不了好看的衣服,变得无所事事,与社会脱节,每天念叨"我们年轻那会"。
我想了想,如果不想变成颓废、邋遢的老太太,从现在就得开始注意:
一 、珍惜年轻的时光,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虚度光阴;
二、锻炼身体,身体强壮了,疾病自然远离,身体才能强健,才能在老年后自力更生,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
规律睡眠、饮食,不暴饮暴食。保持身材,才能穿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只能选择老人、大码。
三、保持阅读,让心灵永远在路上。
保持学习的能力,接受新事物,不和社会脱节。
如果可以,多出去走走。开拓眼界,不让自己拘泥于身边的小圈子,争取看到更大的世界。
四、坦然面对年纪变得越来越大的事实。
暂时没法验证这些办法是否可行,但这是我能想到的让生活更精彩的方式。
虽然我们终将在年龄增长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但我们可以在人老心不老的征程上至死方休。
亲爱的朋友,你害怕变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