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性溃疡在以前多见且难治,现在的治疗效果好很多。注意,“消化道溃疡”和“消化性溃疡”不是一回事。消化道溃疡可多了,只要是消化道里发生的溃疡,都叫消化道溃疡,比如:口腔溃疡、食道溃疡、胃溃疡、肠溃疡,都算。但消化性溃疡仅指两种:1)胃溃疡;2)12指肠溃疡。12指肠就是紧接着胃的那一段小肠,长度大概是12个手指并排那么长,故此得名。
2、很久以来,医生们一直认为,胃和12指肠之所以发生溃疡,完全是因为受到胃蛋白酶和胃酸的自身消化,所以一直把这两种溃疡称为“消化性溃疡”,意思就是被自己消化而产生的溃疡。
3、直到1982年,澳洲医生马歇尔和病理学家沃伦首先提出了幽门螺杆菌(HP)才是引发胃溃疡的罪魁祸首。注意,这里说的HP是一种细菌,不是HPV。HPV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是一种会导致宫颈癌的病毒。大家都知道最近打HPV疫苗比较流行。但HP和HPV完全是两回事噢,不要搞混。
4、我们还是回来讲消化性溃疡的故事。当时,绝大多数医学家都不认同马歇尔和沃伦提出的幽门螺杆菌HP引发了胃溃疡的理论。因为胃里条件非常苛刻,又是胃酸,又是胃蛋白酶,根本不可能有微生物能在那个鬼地方长期生存。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幽门螺杆菌真的就是唯一能在胃里长期存活的微生物。
5、1983年,西澳大学的一个学术论坛,把小马哥的相关投稿给退回了,并附上了一封拒绝信。当时小马哥年仅32岁,年轻气盛。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竟将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直接喝下去。
6、5天后,严重的胃炎和胃溃疡症状来了——全身冷汗、进食困难、呕吐、口臭。又忍了5天,小马哥做了个胃镜,看到幽门螺杆菌已遍布胃粘膜。并且,另一个奇特现象出现了,白细胞大量地从胃壁中爬出去,去围剿幽门螺杆菌。战斗过程导致了胃粘膜的严重病变,而这才是胃溃疡发生的真正原因。
7、20多年后的2005年,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关系的研究,荣颁当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记仇的马歇尔,翻出20多年前西澳大学的拒绝信,去潘家园请人裱好,挂在自己办公室,向全世界示威。当然,这是玩笑。
8、目前,世界上有半数人口都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HP,80%的胃溃疡和95%的12指肠溃疡都是由这种细菌引起的。原来难治的胃溃疡,现在只用抗菌素就能治愈了。
9、很多朋友,体检时都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吧?可以普及一下相关知识。另外,如果单纯只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而并没有其他胃溃疡的症状,那么对于核保也没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