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每一季的三四月总是影子般从我们身边飘过,没什么过度的好感或是厌恶。这个季节总是不冷不热,没有过分的难为人,虚无飘渺,让人过的比较舒服。而且有时候舒服的有点懒堕起来,人懒了,心也就懒了,而那懒惰的心灵则是极易被搁浅的。心被搁浅的日子往往则被无端的忧伤充斥着。
平时总是嘻嘻哈哈,什么都无所谓,可是转过头去,笑容里分明有几分无奈;朋友的电话那头万般的嘱咐,回答的总是“我很好”、“能有啥事啊”、“放心吧”;一个人呆着,莫名其妙开始发呆,不知道想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想;总想找一个人倾诉,可是真有那么一个人时,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莫名的心慌,不住的忐忑。不知道为了什么,还是为了谁。
生活中,总是很难找到重心,也很难找到安全感。这样的我在感情面前更多的是患得患失,纵然自知是有些无理取闹,但就是想要证明自己的重要性。明明是依赖,却要表现出无足轻重的样子;明明是在意,却要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样子。这样的我,该如何是好。这种不受待见的状态我已经开始欲罢不能了。
不想承认却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不想给亲近的姐们打电话,不想聊天,害怕她们从简单的只言片语中揣摩出我不想为人所知的小小心思,却还是默默奢求着期待中贴心的安慰和理解。这样的我很是让自己讨厌,越来越读不懂,更找不回自己。只能空余一个人静静的发呆。有时候,夜深人静,并非是睡不着,而是固执地不想睡。有时候,听到一首歌,就会突然想起一个人。有时候,别人突然对你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自己开始百感交集。变了?把自己丢了??不是迟钝到自己觉察不到,只是不肯轻易承认。继而无所谓地告诉自己:丢了就丢了吧,再慢慢捡回来就是了。
这一季,花开的有点早了,凋谢时瞬间让人猝不及防。还未做好心理准备,还没来得及做好心理防范,那时只顾一路高歌,笑看此岸花开正好。以为自己站在了幸福的旁边,可那种触手可及的感觉只给了我更多的遗憾。前奏很美妙,结局很仓促。匆匆而往的岁月里,我们更多扮演的似乎只是彼此的一个过客,停留在别人回忆里的,只是一个很浅很浅的印记,抑或是某种似曾相识的淡淡思绪罢了。原本精心设想的细水长流倒成了一种不自觉的奢望!因为单纯的被在乎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因为身边的生活不能给予我想要的安慰,因为未来的人生不能展示那简简单单的温柔。所以只能转身,向那段陪伴着走过的短暂青春,虔诚的说声“再见!”从此,我开始选择相信,命中注定和命中不确定这两种结局存在的机率是一样大的。
忘了是谁说过:人总在忧伤过后,才歇斯底里的长大。当时对这句话深有同感。或许正是因为有了某些所谓的经历,自己不知不觉中总会多了几分情愫,又或许自己是本就是一个感性的人,总对深入内心的文字多出那么些好感。于是有时候我会把这当成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即使没有真正改变过自己,但是思想却还是毫无征兆的成熟了。虽然,这样的成熟说来总有那么些牵强。
这一季,花开虽早,却也让人难忘。我会用心记住每一段旅途的流年过往,记住别人是一种幸福,而能活在别人的回忆里,似乎会更幸福。岁月成歌的日子里,那些人,那些事都是美好的旋律;都是值得彼此仰望的幸福。这些回忆,不论美好与否,都让我的生活加倍温暖。做个阳光的女子,照亮别人,更暖了自己。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生活也会越来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