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书的种类与主题分类:
非虚构-社会-预测
2、该书在谈些什么(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
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3、该书关键词(词意与作者达成共识):
4、作者主旨是什么、写该书的目的(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走向。
5、全书大纲(将主要部分按照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
作者序:
面对趋势时,任何禁止的做法最多只能暂时有效,从长远来讲则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
永无休止的变化是一切人造之物的命运。
特定的技术流程会倾向于特定的产出。
当我们对科技的利用贴近于科技所偏好的轨迹时,我们才会在管理复杂性、优化利益和减少科技带来的伤害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PS.科学流程或者特定的技术流程有其特有的“性格”,我们需顺应其特有的“性格”(趋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其“性格”并不受人控制)
未来30年最伟大的产品,现在还未发明出来。
第一章:形成(Becoming)
周围的一切都在进行着无尽的升级,而且未来30年中大部分可以主导生活的重要科技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永远是菜鸟是所有人的新设定,这与你的年龄,与你的经验,都没有关系。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都不是我们的归宿,我们的归宿会是“进托邦”,每天都在进步,每刻都在改变。
现在互联网变革的核心,是一种全新的参与方式。分享经济
持续不断的迭代、更新、进化,无法预测未来将是什么样,未来正在慢慢形成。
第二章:知化(Cognifying)
知化意为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人类正在赋予机器认知能力,人工智能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人工智能将出现在网络中,而不是某个房间内。
机器将取代我们,更好的完成我们现在的工作,而我们将发现机器人无法完成的工作,然后再由机器代替,并且不断循环下去。
更好的方式将是与机器合作,在机器的帮助下去构想更有意义的新工作。
第三章:流动(Flowing)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
计算机时代从第一阶段的对工业时代的模仿,到第二阶段互联网时代的“页面”,正进入第三个阶段“流”。
速度为王,质量靠边站。
可复制的产品将会变的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
无形的无法复制的价值: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性、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
流动的四个阶段:
1、固定,罕见。创造者付出艰辛创造出的宝贵产品。
2、免费,无所不在。大量廉价、完美的复制。
3、流动,分享。产品被拆散后,都会流动寻找新的用途。
4、开放,变化。用于再创造。
某些种类的数字媒体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而对于大部分媒体来说,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但最终它们终归会变成流动的。
第四章:屏读(Screening)
传统的书籍正在被电子书替代,未来的书籍将能够被人批注、标注、收藏、总结、参考、链接、分享、传播。
网络化的书籍将变成信息流,一本网络化的书籍,是没有中心的。
屏幕带来了人的阅读革命,文字、照片、视频汇成了一股股信息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未来屏幕阅读将占领我们的生活,人类将更加依赖屏幕来获取信息和反馈信息。
第五章:使用(Accessing)
未来,人们对事物的占有不再那么迫切,事物的使用权将比拥有权更加重要。
如能做到按需使用,是否还有必要拥有?
未来30年里,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的发展将继续强势进行。
数字原住民是自由地奔向前方的,他们不会承受拥有事物所带来的负累,可以自由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减物质化:物质——比特、消费者——产消者、产品——服务化
按需使用的即时性:唯一足够快的速度就是立刻。
去中心化:区块链作为一个革命性的发明,将能让金钱之外的很多系统都实现去中心化。
平台协同:平台内一个产品的成功建立是在其它共存产品的基础之上的,其深度生态的互相依赖性,会打压所有权,而扶持使用权。
云端:云端的云端、大云端……
一个去中心化的云端……
第六章:共享(Sharing)
所有发展都预示着我们在稳步迈向一种网络世界所特有的、数字化的“社会主义”。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
分享是数字社会主义中最温和的表现形式,但这样一个动词却是所有高水平的群体活动的基础。它也是整个网络世界的基本构成成分。
合作:社会化机构的全部要义所在——整体优于部分之和。集体行为可以创造一种只有当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时才会有的附加价值。
协作:有组织的协作所能取得的成果要超出临时的合作。
集体主义:去中心化的公众协同可以做到单纯的共产主义或单纯的资本主义所无法做到的,解决问题,创造事物。
自下而上的“蜂巢思维”总是可以比我们想象的走得更远,甚至超越我们所能相信的程度。但有时为了达成最好结果,我们还需要些自上而下的智慧。
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
失败也以同样的方式共享,我们会学得更快,做的更好。
在协同工作中越早开始共享,成功和收获就会越早到来。
第七章:过滤(Filtering)
我们借助各种各样的方法对铺在面前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选项进行筛选。
除了传统的过滤方法,现在我们要发明更多类型的过滤方法了,未来10年各种选择将指数级增长。
“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赫伯特.西蒙
我们的注意力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是我们每个人无需训练就能产出的资源。
注意力在哪,金钱就会流到哪。
当所有商品的费用都在向零靠近时,唯一一件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的体验——这是无法复制的。
进行更多的过滤是必然的,因为我们在不停地制造新东西。
过滤=精准
第八章:重混(Remixing)
所有的新技术都源自已有技术的组合。
全球经济都在远离物质世界,向非实体的比特世界靠拢。
未来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第九章:互动(Interacting)
虚拟现实和现实的虚拟化,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生成新的世界。
在未来的30年里,任何无法实现密切互动的事物都将被当作“坏”掉的东西。
第十章:追踪(Tracking)
未来50年,所有先前无法测量的东西都被量化、数字化,并且可以被追踪,无处不在的追踪行为将成为常规。
元数据是一种新的财富,因为比特与其他比特发生关联时,价值就会提升。
如果今天的社会媒体教会我们一些关于人类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分享的冲动胜过保持隐私的愿望。
不用负责任的状态最大程度上释放出人类的恶。
量变将引起质变。更高的数量级带来的不可能只是量的不同,一定还有质的区别。
更高数量级的数据将由人工智能进行追踪、解析和知化,信息的“原子海洋”会被塑出上百种新形态,新奇产品以及创新服务。
第十一章:提问(Questioning)
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未来很多对为类来说“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并非真的如此,而许多“不可能”的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负面事物同样会逐渐经历知化、重混以及筛选。
科学作为一种手段,主要增长了我们的无知而不是我们的知识。
答案将变得廉价,而问题会变得更有价值。
第十二章:开始(Beginning)
“软奇点”更有可能成为现实。
人工智能、机器人、过滤技术、追踪技术以及我在书中列出的其他一切技术将会整合在一起,并且和人类结合,形成一种复杂的依存关系。
6、用自己的话诠释该书: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如何演进的。
7、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有道理,全部
8、这本书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作者帮助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找到未来方向
9、不同意作者哪些理论,为什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