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口头上或者书面上的计划都没有立即、马上采取行动来得实际。
生活的平淡无奇加上正值青春年华,让自己很是苦恼。每天都是昨天的重复,越发觉得自己远离了初心。谈不上什么梦想至少也应该算是缺乏目标所致。目标太重要,碌碌无为的人往往是每天都过得糊里糊涂,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浑然不知。或许制定了计划之后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至少能够知道自己当前的状态。
人总是有惰性,喜欢窝在自己的舒适圈,要想成长,就必须改变。
如果你和我一样目前经历的是这样的生活:
- 没女票或者异地
- 漂泊异乡
- 职业为程序员
- 拿着不低的薪水
- 算是比较宅的物种,不是很擅长于交际
- 早出晚归,每天不到晚上七点没有离开过公司
- 周末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LOL
- 对技术有些热爱,开源过一些不是很牛逼的代码
- 对未来没有任何切实可行的计划
- 最重要的是:想改变自己的现状
有必要反思一下我需要什么?我走向哪里?
制定计划
扯淡了这么多,重要可以谈谈重点。如何制定计划,一定要清楚没有切实行动的计划就是浪费时间的行为。所有行动才最具有说服力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想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么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
在投资领域有个原则SMART
。用在制定计划上非常实用,索性就作为制定计划的基本原则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原则PDCA
。先来看看这些原则:
SMART原则
- Specific: 具体,不要笼统,这样不利于回顾,或者出了问题不利于排除。
- Measurable: 可衡量的。也就是通常说的可量化,尽量把计划通过数字来描述,比如阅读一篇文章,规定十分钟,阅读完后理解必须达到百分之八十。
- Attainable: 可实现的。例如,不能订明年就要赚进1亿元,必须是可以完成的目标。
- Result-based: 重视结果导向,而不只是过程。
- Time-based: 有时间性
PDCA原则
- P(Plan):计划,确定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
- D(Do):执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找出问题
- 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有了这些原则,就相当于有了原料,接下来就是开始你的改变之旅了
细节
把计划分为日计划
、周计划
、月计划
、年度计划
、五年计划
是大部分人的习惯,而且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先短期计划,再长期计划。
把一个大计划分拆到每一天中,比如想这个月完成读完一本书的计划。那么就需要规定每天看多少页。当然做计划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如果学会项目管理的同学应该清楚,这个阶段相当于立项阶段。先确定项目是否正确,是否有必要。然后围绕着项目管理有一系列的时间管理
、进度管理
、质量管理
、需求管理
、问题管理
...
细细想,大部分是相通的。
具体实施
按照PDCA
顺序:
- 日计划:1.确定干什么(四象限法),分配花费时间。2.执行,将确定的任务一个个执行。3.回顾任务完成的质量效果,得出不足。4.总结检查,对不足之处改进。
- 周计划:制定周计划的方式和日计划一样。只不过是更大范围上的计划。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任务和任务之间的依赖顺序。
误区
如果按照上面讲的方式严格执行,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过度管理
好的计划应该是适度管理
。
- 第一:计划本身成为负担,日程管理成本过高:所有的管理都是管理成本的,如果你希望管理好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么制定计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辛苦和庞大的任务,会给生活造成比较大的时间负担。如同一个国家,如果事无巨细都要去管,那么他就需要一个庞大的政府来执行,必然会有着巨大的行政开支和管理成本,所以说计划并不是管理得越细致越好。
真正的好计划应该只管理一天当中的大块时间,安排核心任务,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管理这件事情一定是边际收益递减的,投入越多的管理成本,回报只会越接近理论产出这个峰值。 - 第二,计划越详细就意味着灵活性越差,计划是一个增加未来可控性工具,但是不管怎样未来都是有不可控风险的,我们无法保证每件事情都会按计划顺利进行,安排的越细致越容易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环节出错,整套系统崩溃,过于详细的计划没有容错的空间,越详细,越容易犯错。
- 第三,复杂的规划,会增加我们在执行过程当中的焦虑,焦虑症会极大的消耗我们的精力,精力水平过低,会直接削弱自控力,进而能产生拖延或全面失控,所以说控制的越多,越容易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