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抬头看着窗外的夜晚,北国的初冬竟起了薄雾,飘飘渺渺地安慰着这座小城的不安。播放器传来赵雷的《少年锦时》,思绪瞬间被带回了年少的时光。黄昏中飞驰的单车,穿白色衬衫的少年,还有安静靠坐在床头的收音机,如画卷般在眼前铺陈开来。
每一个人的回忆里,都有一片最干净的地方,纤尘不染,随时可以拿出来沉浸其中,但也是回不去的旧时光。像泛黄的照片,慢慢摩挲,手心也温暖。年少时的生活,从记忆深处逐渐清晰,那个距离湟源县六公里的小镇——和平,承载了整个青春时代。
小镇上唯一的一家商店,卖着单调的烟酒糖茶和生活用品。物资相对匮乏,也就没有了选择恐惧症。熊孩子出门采购,简单粗暴的报上商品名称,买回家去不会招来母亲的抱怨,因为醋就那一样儿,酱油也就那么一缸。至于糖果,还是五花八门的,每次打酱油都很雀跃,偷偷的告诉店家,少打一两,把那一两酱油的钱换成糖果。于是,枕头底下彩色的玻璃纸攒了一打又一打……
小镇的边上小河静静流淌,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生长在满是露水的草地上,无名的紫色小花悄悄绽放。每逢周末,这里便是姐妹们的天堂。偷偷拿出父亲放在书柜里的硬币,买一些零食,一块钱能装满书包。当然了,还要带上作业,没完没了的作业。小姐妹一起采来马兰草,编织成绳,将几棵树围绕起来,野花当做点缀,温馨的小家就完成了。顺便编一个花环戴在头上,不忘了把及腰的辫子散开来,追逐打闹,长发随风飘扬;赤脚在河里踩出涟漪,不觉水凉;趴在石头上写作业,分工明确:解数学题的、写作文的、总结课文中心思想的、背诵唐诗宋词的……在天黑之前回家,踮起脚尖,收起白天的一脸欢脱,看母亲检查作业愉快的神情,躲在被窝里笑得不能自已。
小镇上随身听这种神器悄悄流行起来,所谓学习英语的少年也就多了起来。自行车铃声清脆,载着从县城回来的父亲,风尘仆仆的样子,不及喝一口水便从兜里掏出花掉了全家半月生活费买来的随身听。于是每个夜晚安静学习英语的孩子,谁知道他的卡带里播放的是时下最流行的通俗歌曲呢?没有倒带功能的随身听和执着于《梦中的蝴蝶》的孩子,就这样彼此较劲。为了省电,听完后马上拿铅笔将卡带再转回去,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
小镇上穿白衬衫的少年骑着单车从眼前飞驰而过,风中飘起的衣角,不小心飘进了心里,女孩子有了秘密。从此每一个日子不再单调,上学也比往常早了些,从隔壁班经过,眼角的余光肆意妄为的定格在白衬衫上,开始期待下课的铃声,枯燥的课间操也觉得可爱。一场所谓的情窦初开,伴随着青春少年的白色衬衫,荼靡整个青葱岁月……
春末的五月柳絮飞扬;斑驳的树影下聊天的邻居;仅有一辆进城的公车, 翻越过路的尽头;日暮下的钟声,伴随朗朗的读书声;晴朗蓝天下,白衣少年昂头的笑脸。看似简单的生活充实又饱满,单纯的社会环境,真诚的邻里关系,懵懂的初恋情怀,从春到秋……
回忆里的小镇,未能紧紧握住便已偷偷溜走的青春时光,如今只能怀念。那些少年时代简单的生活和无忧无虑的日子,也只能抚慰钢筋水泥里一颗七窍玲珑的少女心。慢慢将回忆这本书合起,放回内心纤尘不染的角落,再一次单曲循环《少年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