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只针对非交易型消费互联网产品
第一层 用户增长
所谓「用户增长」不是说我们应该关注产品的总用户量,而是应该关心完成产品所定义的核心行为的有效用户的增长。实际上,一个产品的总用户量无论如何都是在增长的(因为没有哪款产品在统计数据时会排除掉已经注销或流失的用户),所以很多时候看总用户数真的没啥意义。不以核心行为增长为目标的用户增长都是耍流氓,是没有营养的增长。虽然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对公司并无实际价值。
Core Action:所谓「核心行为」是指能够形成产品基础的行为。比如 Facebook 的核心行为是加好友
我们定义的核心行为是否是一个大众市场的真需求?
第二层 用户留存
留存率有多重要?还是举个栗子,现在有两个公司 A 和 B。A 公司每月新增 500 万用户,月留存是 80%;B 公司每月新增 250 万用户,月留存是 95%。三年之后,B 公司拥有 4200 万用户,超过了 A 公司的 2500 万用户。且 B 公司的增长曲线比 A 公司漂亮得多。这就是留存率的巨大影响,复合增长的价值。
如何打造高留存率的产品?核心就在于,产品需要让用户「持续使用的收益」和「离开产品的损失」同时递增。
所谓「使用收益递增」,是指随着用户在产品中贡献的数据越来越多(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产品都能基于这些数据持续改进用户体验。最后达到「使用产品越多,我的产品体验越好」的情况。
所谓「离开损失递增」,是指你使用产品的时间越长,它越成为你的依赖、你的身份标识,或是你积累某种价值的地方。最后达到「使用产品越多,我要离开产品的损失就越大」的情况。
举例:Evernote
第三层 正向循环
良性循环推动公司成长,应该寻找机会把良性循环最大化,虽然良性循环是很难创造的 —— 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没能做到。
虽然 Evernote 在第一级(用户增长)和第二级(留住用户)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第三级(用户良性循环)上做得不行。Evernote 的产品更多关乎用户价值,而没有创造用户良性循环。
这是所有工具型产品的通病,也是很多工具型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想要加入社区、用户互动元素的本质原因。在中国,以探探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产品,都很难脱离用户认识后加微信、QQ 进一步聊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