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日记一百四十四【742】2024-3-20
原文
贺湘洲,湘潭江车人,年三十八岁,在湘潭开丝线店。咸丰四年被兵,出至罗山营当勇,后开前营当护哨,今在朱处当哨官。鼻梁太削,鼻右有小子,目有清光。
周溯贤,葭浦,桂平人,丙午举人,办团练知县,选安徽英山县,奉改东乡县。人尚朴实。
咸丰九年(1859)二月二十三日
鉴贺湘洲
二月二十三日下午,曾氏“传见吉营哨官二人”,但只在日记中记下贺湘洲的简况。
贺湘洲,湘潭县江车人,年龄三十八岁,在湘潭城里开丝线店。咸丰四年湘潭城遭受兵灾,出城到罗泽南军营当勇丁,后到开前营当护哨,现在朱姓营官处当哨官。鼻梁太干瘦,鼻梁右边有小瘤子,眼睛有清亮光泽。贺湘洲的缺点是鼻梁太削,优点是目有清光。曾氏未给贺留记号,估计一时还拿不准。
这一天,曾氏还记下一个名叫周溯贤的简况。
周溯贤,字葭浦,广西桂平县人,道光二十六年的举人,选派安徽英山县令,后奉旨改派东乡县令。人还朴实。此人显然不是湘军中的人,而是当天所见的客人中的一个。后来曾氏对周县令的印象尚可。
原文
陶日升,宁乡人,去百箬铺二十里。二十四岁。四年在田家镇如彭三元营。六年四月茹朱品隆营。父母没。兄弟四人,长在家种田,次在前营当勇,前哨,三六年在黄州阵亡,日升第四。鼻小,腰挺,伶俐有情,亦虑其滑。
胡晖堂,廿五岁,聪明伶俐。
咸丰九年(1859)二月二十八日
鉴陶日升、胡晖堂
陶日升,宁乡人,离白箬铺二十里。二十四岁。咸丰四年在田家镇投彭三元军营。咸丰六年八月投朱品隆军营。父母不在世。有兄弟四人,。老大在家种田,老二在前营前哨当勇丁,老三咸丰六年在黄州阵亡,陶日升为老四。鼻子小,腰板挺,为人机灵有情感,但也担心可能圆滑。曾氏未在陶日升名字前作记号,揣其词义,似对陶有较好印象。
胡晖堂举人,笔者(唐浩明先生)怀疑即咸丰八年十月初六日日记中的“胡辉堂”。对于胡辉堂,曾氏有“年二十五岁,短小精明”的记载,与这次所记的“二十五岁,聪明伶俐”何接近。
原文
〇吴永梅,平江龙门厂十五里,广信入营。由散勇、亲兵升先锋,带一队,八年十二月,吴兰蕙告假,代中哨哨官。年二十五。母存父没。兄二人。身长,目小而有情,满面堆笑。
〇〇萧赏谦,平江长寿司。苏官渡入营,贵溪升什长,衢州升哨长。父母皆存,蓝翎把总。兄一读书,弟一耕田。耕作为业。武人而有儒雅气,身段稳册称呼,鼻正眉疏,似有用之才。中哨哨长。
咸丰九年(1859)三月初三日
鉴吴水梅、萧赏谦
吴永梅,平江县龙门十五里人。在江西广信府投的军营。有散勇、亲兵升为先锋,管带一队人马。咸丰八年十二月吴兰蕙请假时,代理中哨哨官。年龄二十五岁。母亲健在,父亲去世。兄弟二人,个子高,眼睛小单右情谊,满脸都是笑容。曾氏为吴画了一个圆圈,因为吴个子高,又对人友好。
萧赏谦,平江县寿司人。 在苏官渡投的军营。在贵溪升的什长,在衢州升的哨长。父母都在世界。现在是蓝翎把总。有一个哥哥在读书,一个弟弟在种田。家中以种田为业。身为武人但有儒雅之气,身段相当匀称,鼻梁端正眉毛疏朗,像是个有用之才。现在居中哨哨长之职。萧作为军人而有文人之气,又身材稳称,鼻正眉疏,很受曾氏赏识,为之画了两个圆圈。
原文
△黄菊亮,平江西乡,去县二十里。父母亡,兄弟四人,行二。兄在家,弟当前哨护哨,三来投效。五年春入营,在胡盖南部下。六年九月十三,在崇仁充哨长。鼻削,目长,面不大。前哨哨长。
〇彭琼英,上年十二月十六见一次。前哨哨官。
咸丰九年(1859)三月初四日
鉴黄菊亮、彭琼英
黄菊亮,平江县西乡人,离县城二十里。父母都已过世,兄弟四人,他本人排行老二。哥哥在家,四弟当前哨护哨,三弟也前来投效。咸丰五年春投的军营,为胡盖南的部下。咸丰六年九月十三日在崇仁充当哨长。鼻子瘦削,眼睛小,脸不大。现为前哨哨长。黄小头小脸又鼻削,曾氏不喜欢这种长相的人,故在黄的名字前面黄了一个三角符号。
至于彭琼英,曾氏说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见过一次,但从日记上来看,曾氏见彭是在咸丰八年十月二十六日。或许是笔误,也或许是十二月十六日又见了彭一次,而这次是第三次见面,不管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总之,曾氏对彭的印象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