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效应:教育孩子,为什么至今没有完美“配方”?
看透复杂世界,破解决策难题。
上一讲结束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教育孩子,为什么至今没有完美“配方”?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就必须理解系统的第5个结构模块:滞后效应(Delay)。
什么叫“滞后效应”?
你有没有遇到过“淋浴的尴尬”?往左拧龙头,水越来越烫;往右拧龙头,水越来越冷。你只好往左、往右、往左、往右,折腾10分钟?
你有没有经历过“目标的震荡”?目标设高了,完不成士气大落;目标设低了,太容易松懈骄纵。你只好高点、低点、高点、低点,尝试几个月?
你有没有见过“政策的舞蹈”?政策一收紧,经济就遇冷;政策一放开,经济就过热。你只好小幅收紧、放松、收紧、放松,调整好几年?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开龙头到水变热需要几秒,定目标到出结果需要几周,改政策到有变化需要几个月。因果之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让在空间维度上就已经很复杂的系统,又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让我们的决策很难“一步到位”。
“滞后效应”用图形表示,是因果链上的两条竖线。
而因为存量的缓冲,以及流量的缓慢,“滞后效应”带来的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无处不在。
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有一定的“潜伏期”,让我们难以从症状追溯病因;从播种到收获,有长时间的“耕耘”,长到让我们怀疑努力是不是一定有收获;从投资到回报,会有漫长的等待,让我们无法快速验证自己的判断。
回答一开始的问题。
教育孩子,为什么至今没有完美“配方”?
因为从教育到见效,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滞后效应。你几乎无法从今天的结果,画一根长达几十年的因果链,跨越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事,指向原因。谁能说孩子今天如此优秀,就是因为20年前你给他报的那个奥数班呢?
滞后效应,让这个世界扑朔迷离。
那我们“洞察”了“滞后效应”这个调皮鬼的存在,又能怎样呢?
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商业决策。怎么识别和处理好“滞后效应”,以下三条,是我从大量咨询案例中总结出的心法,请你收下。
第一,原因不一定在结果附近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谷歌?很多人参观谷歌后恍然大悟,回去后也建了一个六星级食堂。这就是因为缺乏对“滞后效应”的洞察。
因为存在“滞后效应”,所以原因不一定在结果附近,可能在几天前,几个月前,甚至几年前。学习今天谷歌为何成功,你要看15年前它做了什么,而不是今天有什么。
你的公司业绩大涨,真是因为销售们浴血奋战吗?当然是。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并不在结果附近,而是在三年前,你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的决定。
你持续培训员工,没有看到结果,说明培训没用吗?当然不。原因不一定在结果附近,结果可能在几个月后的一场大战役那里等着你。
第二,减少滞后,增加确定性
朋友请我试用一款智能音箱。我打开包装,按下开关……没有反应。我再按一下,还是没反应。我问他,他说按下去后你等几秒钟。果然,6秒之后音箱亮了。
这就是滞后。用户“按下开关”这个因,到“打开音箱”这个果,有6秒的时间差。因为这6秒的滞后,用户不断重复操作,最终迷失。
怎么办?减少滞后,增加确定性。按下开关后,先亮起一盏小灯,或者震动一下。这个小改动,就可以减少滞后,增加确定性,让用户不再像个傻瓜。
管理也是一样。看到员工的优秀表现,怎么办?不要等到年会上统一表彰。这会让员工混乱,很难把奖励的果,联系到行为的因。
怎么办?减少滞后,增加确定性。立刻表扬。这样员工才能建立因果链,知道什么行为是被奖励的。
只有当你见识过“滞后”带来的混乱,才会明白“即时”的可贵。
第三,警惕由“滞后效应”引起的“剧烈震荡”
一家欧洲日用杂货公司公布过一个数字,他们生产一件产品需要45分钟,把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上需要150天。也就是说,制造商的生产计划,经过“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条长链,要滞后150天,才能得到市场反馈。
市场作出积极或者消极的反馈后,制造商就算立刻增产或者减产,也要150天后,长链才能触达消费者。150天后的需求早已变化。所以,整个供应链一会儿积压库存,一会儿供不应求,剧烈震荡。
人们把这种商业世界中的长链波动,称为“长鞭效应”,你一定体会过拿着跳绳的一头上下甩动,弓起的波会慢慢传到绳子尾端。
长鞭效应,最早是由宝洁公司提出。MIT斯隆商学院的约翰·斯特曼教授,用一个“啤酒游戏”模拟了滞后供应链,并在大量学生中做了实验,发现不管是谁操盘,只要“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导致的“滞后”结构不变,“慢半拍”,就必然导致库存的“剧烈震荡”。
是“滞后效应”这个系统结构,而不是结构里的人,决定了结果。结构大于人。
那怎么办呢?两个办法,缩短,和平滑。
缩短,指的是用“短路经济”砍掉供应链环节,甚至用戴尔式直销、小米式预售的方式,缩短长鞭。
平滑,指的是不要因为某天卖得多,就投机性生产,而要根据一周、一月或者若干年的历史数据安排生产,平滑长鞭的抖动。
你一定听说过“有效市场假说”。价格高,更多人参与竞争,价格降低;价格低,不少人退出市场,价格上升。价格总是能反映价值。
但学习了“滞后效应”这个调皮的结构模块,你就会明白:价格几乎永远不会等于价值。看不见的手调节时总有“滞后”。这个滞后,让价格围绕着价值震荡。而这个震荡带来的空间,就是创业者永不消失的机会。
要点总结
什么是“滞后效应”?
因果链、调节回路,和增强回路虽然都很厉害,但是如果加上时间的维度,就会发现因果不是瞬间连接,回路不是瞬间闭合。它们都在时间轴上,体现为一个时间跨度。
这个跨度,就是滞后。
滞后效应,并不是微不足道的“慢半拍”。滞后效应一旦缠上了“调节回路”,系统就会出现剧烈的震荡;而一旦缠上了“因果链”,原因和结果,就会在时空上远离,误导你的判断力。
关于滞后效应,我教给了你三个看清并利用的好办法,其实不只是商业决策,你平时的日常决策也会用到:
原因不一定在结果附近;
在产品设计、公司管理上,都要懂得减少滞后,增加确定性;
用缩短和平滑策略,提防“滞后”引起的“剧烈震荡”。
了解了滞后效应的原理,你在分析问题时,就会加入时间的维度。从此,“时间”不再是随便左右你决策的因素,你的洞察力上到了一个新台阶。
下一讲,我们将学习如何用这5个结构模块,搭建一个完整的商业系统。
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如果考虑到滞后效应,你觉得,你今天的成就,是哪些过去的行为导致的?而为10年后的自己,你打算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