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胸怀去接纳不能改变的事,用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不同。”
无法改变的事是我们真正无能为力的。比如,地球绕太阳公转,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定律。许多公理、定理就像我们天然的骨架,人的想象力就好比基因,人类通过劳动实现输入与输出,经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后,演变出“组织”,进而构成“系统”,最后人类的知识体系才变得“有血有肉”。
但它的逆命题是不恒成立的,我们都知道,一个正常的磁铁必有南北两极。但研究发现可能有单极磁体的存在。 就是说,有些我们所无能为力的事并非都是无法改变的。
无能为力,说白了就是“做不到”! 那么,当一个人说“我无能为力”,是真的“无能”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绝对化地说一个非股民在炒股上是“无能”的,好在是互联网+时代,可以用搜索引擎查“炒股流程”,或者知识付费购买入门课程等等,只要你有有一种最基本的能力——自学。
“菜鸟”面对的是有没有利润的问题,而炒股“有能”者面对的是如何使利润最大化的问题,比较两者,你会发现,不同能力水平的人针对问题的层次也是不同的。 一个人看问题的高度总能反映他的能力水平高低。
为什么在有些明明可以改变的事情上我们会说“无能为力”?
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客观原因是认知受限,能力不够,主观原因是“无心为之”,也即自我设限。
能力不是天赋,需要后天的锻炼才能有所提升。当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一件事要求的水准时,我们总会轻易说:无能为力。其实我们是有能力的,只不过是我们的“购买力”暂时不足罢了。怎么提高自己的“购买力”?不妨从自我投资入手,这里就给大家“留白”了。
谈谈自我设限,可以有三种表现形式:不愿意、不自信、易满足。
许多“做不到”的事可能是我们不愿意去做的,而正是一种“自我抗拒”的潜意识在作梗。比如,你的目标是练出马甲线,于是你设定每天3组30个仰卧起坐的打卡计划。可一旦碰上聚会应酬,深夜回来趴倒在床上,这时候你的内心会本能地抗拒,因为“太累了”、“90个太多了”,然后打卡又成泡影,接着是“家常便饭”的自责。
但是,如果把打卡计划进行修正:每天1个仰卧起坐。
不要笑哦,没错,是1个。不要小看这个足以让人鄙视的数字,当你累成狗的时候,“1”一定比“90”更容易接受,在你做了1 个以后,你就会自然而然进入继续做下去的状态。 同理,如果把“无能为力”的事分解成容易接受的执行步骤,你就能事半功倍!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越跑越远,猎狗实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
猎人气急败坏地说: “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你带了伤,是怎么甩掉猎狗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
这则寓言的主旨不言而喻。 不知道大家对“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我认为“尽力而为”偏于消极色彩而带有遗憾,“全力以赴”则富于积极色彩而有自信力,后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感。
一个患者家属在宣布患者抢救无效时,主刀医生说“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往往容易落人埋怨,而如果说“对不起,我已经全力以赴了”是不是更能向家属传递正面的信号,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
所以,不要尽力而为,而要全力以赴!
没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其实都是自我设限的借口。 先有破才有立,敢于突破自己,才能不断立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