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文字,写给我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懵懂)的你。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希望你可以放下手头的事,用心地、一字一句地把它读完。老师之所以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你写下这封信,不只因为你是我的学生,更因为你的父母是我颇为欣赏的朋友,同时,你的正直与善良,也值得我更多的关注与信任。
就在不久前,你刚刚开心地度过了自己的十四岁生日。
十四岁,是人生中最灿烂美好的年纪,你聪明、健康、沉稳,同时又不失阳光与朝气。
十四岁,也是一个人努力成长的年纪,通过各种学习,不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你,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加渴望被尊重并寻求独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十四岁,在父母眼中,你们是他们捧在手掌心里的宝贝,更是自带光芒、大有可为的新生代。
作为一名老师,我由衷地希望我能见证你们的成长,而且,你们都有能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昨天,因为你和妈妈之间的言语冲突,我找你谈了话,你的表现令我很感动。你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你这个孩子,很听劝,这是你的优点。因为善于倾听与接纳师长的建议,会令错误及时得到修正,同时不断拓宽你进步的空间。
一个1米8几的大男孩,正值青春逼人、个性十足的年纪,起初你对我的谈话是回避、抵触的。但你渐渐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选择卸下心里的防备,安静地坐在那,耐心地听完老师把话讲完。我们就事论事,正视问题与矛盾,且认真反省自己,最后你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为自己的任性向妈妈及时且真诚地道歉。就冲这一点,老师认为你是很棒的,你做到了好多与你同龄的孩子本应做、却还做不到的事。你要知道,由于拒绝自省、错过自纠,很多孩子将错误一味地重复和延续,致使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偏离正轨,未来即便幡然醒悟,也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与代价去弥补自己曾经走过的这段弯路,更为甚者,抱憾终身。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奈何你年纪尚小,还不曾深刻体会“不以恶小而为之”,更不了解如何才有了这人生的苦辣酸甜、千姿百态。
既然我们是如此幸运,有机会生长在新中国新时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修炼品格、学习知识,有父母支持我们去追求我们的梦想,还有这么多师长朋友在时刻关心、帮助着我们,那我们就没有理由让这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发生我们自己的身上,你说对吗?
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你爱惜自己的身体,同时,又拥有有趣的灵魂。 《孝经》中有句话说得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它的意思是: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所以,我们加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对的,这是我们对父母尽孝心的开始。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一心欢喜带给我们生命、拼尽全力守护我们一生的父母再多做点什么呢?……
老师觉得,在学业负担如此繁重的中学阶段,虽然我们羽翼未满,还不能为父母在生活上排忧解难,但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换位思考,放下对父母的某些成见,多体谅、多尊重、多关心。
每当你欲和父母横眉冷对的时候,就静下心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你讨厌父母的喋喋不休,但你真的能想象或接受那种缺失父母疼爱的孤苦人生吗?
如果你很在意你在同龄人心中的形象,但你真希望他们评价你为素质低下、没有孝心的人吗?
如果你不屑于父母的好意,但你敢说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不是因为深爱你而是在坑害你吗?……
我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因为,我始终相信你是一个三观正、懂感恩、有德行的孩子。
父母的唠叨无外乎是希望你不要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习,不要因为年少时的贪玩无知而致使你在未来走向社会时,失去了与同龄人竞争的优势与能力。他们只是在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方式去帮助你、守护你,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有什么“坏”心思呢?虽然他们不是百分百完美的父母,但他们永远都不会放弃用他们不完美的方式去爱你、支持你、保护你。一个家庭的幸福,要从这个家庭成员能够接纳彼此的不完美开始,并在此基础上,彼此互相鼓励、携手前进。
老师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也定会遇到一个你特别喜欢的人,志同道合,共度余生。你们也会有聪明可爱的孩子,像现在父母深爱着你一样,你们深爱着你们的宝贝。试想,在你的孩子十四五岁的年纪,你肯定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幕:他假借“青春期”或“叛逆期”之名,双手叉腰,扯着嗓门与你们嘶吼,或时不时地就甩几句狠话,噎得你无言以对!……
每个孩子都有青春期。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叛逆期。我们不要因“叛逆”这个词的存在而被它所误导,它只是出现在部分迷茫失措的孩子的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如果我们内心足够正能量,对父母足够理解,对家庭中尊长爱幼的原则足够坚持,那么,这只拦路虎早早就落败而逃,或许,它根本没有勇气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了。
我想,如果我问你,你爱你的父母吗?你肯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爱!
但爱,不只是某个节日里的一束鲜花、某个清晨的一个拥抱、或某种刹那间的感动或口号。
爱,是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从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展现出的对父母的尊重;是每当爸爸妈妈想起你时,就会有浓浓暖意与阵阵欣慰涌上心头……你的爱是涓涓细流,带给父母最幸福的感受。
好好爱妈妈吧,她放下了一切去陪伴你,只是因她满眼满心只有你。
好好爱爸爸吧,他疲于奔命地工作一整天,也只为了能给你更稳定的生活而已。
他们所做的一切,看似朴素平凡,却饱含深深的爱与责任,然而,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你知的疲惫、焦虑与艰辛。
而你,对于这一切,对于父母,理应感受与感恩!
如果你真的如你所说,心里也深爱着你的父母,且在意父母的健康和快乐,那就从学会与父母好好说话开始吧……这是一个孩子能做到的,也是应做到的。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孝心,也是最基本的素质。如果连与父母好好说话都做不到,那么其它的“孝心”都无从谈起。
从今天开始,敞开心扉,学着以平和的心态与父母沟通,把你的委屈、心里话和诉求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只有他们更了解你,才能更好的帮助你。
从今天开始,不管你想和父母说什么,都记得要有一句敬畏的称呼“爸爸、妈妈”在先,它会让你内心的火力值神奇地减少一半,使你们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亲和。
从今天开始,努力学会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方式,与父母和解、与成长中的棱角和解。及时改掉自己言语上的莽撞与大不敬,别让这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爸爸妈妈------两个会守护你直至他们生命最后一刻的人,再无故地黯然神伤与寒心。
从今天开始,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平衡学习与休息,做好自己学生与孩子的本份。崇高的理想与明确的目标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小宇宙,每一段难熬的奋斗时光,都将带给你更多更好的成长,也必定换来你未来更加闪亮的人生!
记住老师昨天说的那句话:处理问题的方式有N种,当与人意见相左之时,我们要学会选择最温暖、最理性的那一种,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行。我相信你也一定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他如何能够深得别人的喜欢与信任呢?他又凭借什么德行立足于社会呢……我始终认为,做学问之前,首先修炼性格与德行。放下浮躁,放下任性,交友需知己知彼,七分侠义;做人要坦坦荡荡,一份素心。
加油孩子,老师看好你,也深深祝福你,期待你化茧成蝶,成为更好的自己。请珍惜并尊重在你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给你送来祝福与鼓励的人,因为,被人信任,实乃人间难得!!
20年前我在《读者》杂志上读到了一则小故事,从此这个它便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今日与你分享……愿你反复诵读,直至体会。
有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他的父亲决定帮助他改掉坏脾气。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就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柵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在柵栏上钉了16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他发现,不发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些。慢慢地,小男孩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坏情绪,每天在柵栏上钉钉子的次数渐渐少了。到后来,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父亲又建议:“你如果能坚持一整天都不发脾气,就从柵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亲切地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那些钉子在柵栏上留下的小孔,柵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别人的心灵中留下疤痕。这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他人的身体,即使把刀子拔出来,那伤口也会永远存在。”
小男孩明白了,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