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围城》是高中时候,后来将书借了出来,然后就好多年没有然后了。那时候边读书边摘抄的习惯,挑了一些自认好玩的话语写在本子上,时常去读一读看一看,偶尔在和同学聊天时可以蹦跶出口,偶尔在写作文会凑字数。
对于钱钟书的《围城》,心心念念了很多年。虽然曾经看过,一直想再看。因为我除了对于那摘抄的几句话,对那主人公的名字,对那“围城”二字的诠释有认识之外,整书的情节并无多少印象,我一直想要有更深刻地认知。
去年,又买了本,搁在老家西安,那年春节看了很多书,偏这本在那摆放着。
今年,回到故乡西安已经是周五晚上了,听爸爸的话周六便去乖乖相亲了。这位姑娘喜欢看《围城》,这事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念想。回到家,看到了书桌上的书,随开启了再读之旅。
总算在猴年看完了这本书;今年事,今年毕。大约一周时间不到,看完了。阅读速度并不算快,却比之前印象深刻。不知道算不算是记忆能力有所提升。
重读这本书,感想并没有平添许多。对于书的主题——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在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便已知晓。重读,让我对于全书故事的脉络,对于各个人物有了更近一部的认识。从船上的故事,到上海的过渡时期,再到三闾大学,继而又是回到上海开启婚后生活。从学生阶段,到恋爱的各种尝试,再到婚后。从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到孙小姐。从德语,英语,哲学,文学,历史学到政治。
小时候读书,常常会对多个人物感到困惑,记不住那许多,串不起那些事。这次重读《围城》,意外发现自己不再觉得困惑。书读到最后的那一刻,竟觉得意犹未尽,还没觉得故事情节复杂到烧脑的阶段。
暂时不会开启第三遍。
2017.1.28 8:0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