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说学习做事要趁早

文蒲公英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但愿蔡康永的这段话在年轻人听来,会有一种自己曾经可以做却没有尽全力去做的后悔感。

而在我这个做母亲的人听来,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02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所以警枕成就了司马光,才有《资治通鉴》传世。

03

孙敬,汉代信都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

孙敬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通过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由于孙敬有学问,名气很大,连皇帝都知道了,就任命他为当时的一个大官。

发悬梁成就了孙敬,才使他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得道了黄帝的重用。

04

苏秦,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但由于人太年轻,学习不刻苦,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也没人为他引见。

一气之下,苏秦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05

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

当时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苏秦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

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椎刺股成就了苏秦,使他有了不凡的成就,名垂千古。

06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学习条件比过去不知要好多少倍,成天只知道到网吧玩手机,玩游戏看快手看直播追网剧荒废学业,碌碌无为,二十岁三十岁还在啃老。

07

我们五六十岁的人,在少年时精神足,身体也没什么毛病,可就是没书读没条件学习,现在有书读可身体却不行了。精力不足,体弱多病,学习做事都很难很难了。而现在的孩子有着非常好的条件却不稀罕不利用,有书读却不读书。可悲啊!

08

孩子二十岁了,不好好学习也不好好工作,常去网吧,前天在网吧睡着了,把三千块分期付款买的手机丢了,贷款还没有打完,生气伤心之余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规劝到孩子和孩子一样的年轻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的关键词就是忐忑。几件事情都让我饱尝忐忑的感觉。 上午要去公共资源中心去开标。这个标确实有诸多问题,但又不得不...
    真冉阅读 332评论 0 1
  • - (unsigned long long)fileSize { // 总大小 unsigned long lon...
    水手008阅读 750评论 0 0
  • 今天看了家长学校这本书,感触非常深!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从古流传至今。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
    li遇见阅读 1,8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