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的方法要得当。不打开书,找到准备预习的那个章节后,从头开始一句句一行行一段段从头看到尾,一面读,一面理解,一面记忆。这种方法是错的。
正确的做法是不打牌输。首先设想这件书的内容和结构,然后打开书,刚看到要对某个名词进行定义,就盖上书,自己试着定义一下刚看到一个定理的第一句叙述又盖上书自己猜想他的结论。看到一个公式时也是这样,看到例题了,马上盖住她,自己在提倡把它做出来,在与书上的解法进行比较思考,这样的预习无论于知识的掌握还是思维的训练都是有意义的。而且据此发展下去,将一步步走向不在预习。
课堂听讲,这是必须的去但听课要更着重向哲理观点升华。
最简单的哲学设置对称的教学一分为二的哲学运动的哲学华罗庚先生说学习要第一本书读第一遍时由薄到厚,这个厚是因为写了眉批,甚至写了小纸条夹在书里,所以厚了。读第二遍第三遍,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提炼抽象领悟其关键及核心,其本质原来是那么深刻,那么精辟的一个见解或骑墙思想,这样一来,书读的后来就越来越薄了。这就是学习过程中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而第二次的包就是我上面写的上高三时的感觉,就是升华到哲理观点。而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一分为二,就是辩证法上升到了哲理的巅峰。
复习的环节也要注意
有种说法叫不能够像小学一样打开本子就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完事大吉了,而应该先看书看笔记,先复习,之后再做作业,我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像我们所主张的那种课堂听讲应当是零小时,全部知识已经尽收眼底,全数装进胸中。至多在做作业前用回忆的方式进行默想来调理系统一下,然后用做作业来练习应用,加以巩固并培养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检验,万一有卡壳的地方发现漏洞,立即补上。先复习一遍,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常常掩盖了课堂上自己没学号的披露环节。因为这事又看了一遍扫了眼,而这往往只有短时效性。这样做还有一个不好的后果,就是造成依赖心理降低了课堂上一定要当堂深刻掌握的高标准,心想反正做作业前还要再复习到那时再说吧。久而久之,课堂上听课时的精神容易懈怠下来。特别有些好心的老师觉得作业有些题比较难,至少例题中没有这种类型或者这种方法,便另外编了相应的例题,在课上先讲。这使得一些同学做作业时照葫芦画瓢失去了做这些难题的意义。所以在理想的课堂听讲方式情况下,以先做作业。做完作业之后再进行小结。小结石会有新的体会,新的认识会有发现,这是十分宝贵的,应赶紧调理。归纳记载下来,每堂课都这样做,积累到一定时间,在对一个单元或一种方法进行视野再扩大一些的小结。
这才是中学生的学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