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身体的栖息处,是心灵的港湾,是爱的源泉。
结婚时的小麻雀屋已经成了24年前的美好回忆,时光是指数分裂机,把小麻雀变啊变,也带着我变啊变。从30层的高度往外望,楼下园林密布,北面还有一处超广角的无边绿茵。时而会有大大小小的飞鸟掠过窗外,于是,我给现在这个家取名“树屋”,我成了住在树上的呆鸟,经常坐在窗边发呆。
总是幻想我有一只飞翔的翅膀,可以任意翱翔在天空,穿越云层,和太阳聊天,和清风追逐。我坚信有梦想,就能实现。果然,我的梦想在另一个家里实现了,那就是简书的家园。
记得刚搬到这个家的时候,先生让我设置家里的WIFI密码,我随口而出;“Loushiming”。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对我的大HOUSE来说有些过谦,对自己有些不自量力,但我更愿意这样从精神层面上来形容自己的家。
能够装下馨德的家,再简陋都是豪宅,简书第二年,我的豪宅计划正式启动。为文字而写,让记录成为艺术。
不间断写了一年,把一个个日常,播种在简书的家园里,裁一寸朝阳,用时光烹煮微微细雨,把心海的涟漪化作轻风,纵无奇珍异草,只盼花常开,草常绿,树常秀。
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不一样了,我也不一样了。一直用记录生活的第一人称,练习心情自笔端流淌的感觉,怎么看都是宅女的视界。换成第三只眼,用第三人称讲述生活,也许是另一番风景。
前些日,写完萌宝的感动,发到好友的群里,大家赞不绝口,其中一位友人给出建议,希望我能再提炼一下,文章会更好。想想自己这一年的写作,基本没有修改、润色、再加工的过程,写完最多检查一下错别字就发布了,这是我对文字的草率,也是不能进步的最大问题。匆匆赶路,我错过了最美的自己,就算到了终点,也是狼狈不堪,花容尽失。
一直写着,是我在简书的目标。用应有的优雅,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文字,才是最终目标。
感恩简书有复活卡,感恩一周有七天,可以让我更文六天有一天的休息,用这一天整理思路,回看文字,积蓄动能。六天的更文保留一半的时间过渡用惯的第一人称,另外三天不再记日常的流水账。
从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从情感推动到理性写作,从无序庞杂到短小精悍,从日常中提炼灵感,把记录变成艺术,把日更变成生活的仪式感。带着读书的感悟,带着理性的思考,希望我的文字换上新装,向两周岁前进。
我的精神家园,简书第二年改版在即,加油!
(可乐写于2020年7月29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