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一个如愚,不仅是对老师的尊敬,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尊敬。关键在”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在对自己内心的尊敬中,才能打开智慧的源泉,得到人生的启发。朱熹讲,“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可以“发”?在“如愚”的状态不断内省的结果。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与2.9对照的一句话,颜回是“不违如愚”,但更多的人是“找不着北”,为什么?心地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各人所安的不同、所行的也不同。发心的原因才是根本问题。拿现代语言讲,你的内驱力是什么,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从你的内驱力可以看出你的品行了。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 子曰:“君子不器。”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那么该如何“省”呢?功夫在“温故而知新”,善于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这样才可以把握未来的发展。这是一种复盘的功夫。所以,人要有一种“君子不器”的修养与格局,不要固步自封,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器”里,一个框架里。只有这种修养,才可以真正不断“省其私”,找到自己的局限与缺点,把握未来的新生事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