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撒谎,我在写这段文字时,已经删除了快一个段落的文字,并不是写的不好,而是背离了我个人写文章的初衷——快乐。这是我瞬时判断出来的结果,感恩上帝,我曾花了一段时间来学习何为自我,如何表达真正的自我,便将其当成人生的,每日的一个追求,无论好坏我都必须接受他。就拿回刚刚删除的文字吧!我越写越发现无法落笔,甚至再回看的时候让我难受不堪,当我尝试用第三方视角去解析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时,清楚的明白,我刚刚想写的并不是我的真心话,而是所谓想证明自己聪明的欲望的要数。幸好我的基本原则救了我,避免我一错再错,立马停下来。
我时常得提醒自己抛开自己的身份,从赤裸的角度看看待自己的内心,要直面现实,就要放下自我,消除自我意识,忘记自我判断,平复自我情绪。真正的真理,往往藏匿在谎言背后,只是看愿不愿意跳出来,往后退一步罢了。这里就讨论到另外衍生出来的话题,如何寻找真正的自我?
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我时,总会遇到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想用完美的语言给描述这个问题,但我的内心明白我只能根据内心知识表述个大概,我只能竭尽全力来表达真正的自我。我是谁?我是一切,我是万物,我是宇宙,我可以是装着咖啡的杯子,也可以是路边的马路,一切都是我,我是真实存在的;我可以也什么也不是,我并不存在,看到这里,是否已经开始矛盾了?不着急,等我慢慢解释。就在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字经常出现——自我?什么是自我,顾名思义,自我的意识,或者更深一层的解释是,我认为我自己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存在的,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因为我思考,开始显现我的自我意识,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到对未来的判断,小到当下的一个小决策,未来导致的结果,都隐藏着自我的意识。但是我们再深一层思考,你的“自我意识”(注意这里添加了双引号)真的来自于自我吗?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很难不会发现,自我的意识正在慢慢通过周围的环境,所学的知识,所接触的人来动态改变的。有多少人从小时候开怀大笑,长大后却爱独自一人呢?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谓的“自我”是周围环境的一种折射的反应呢?我们是否又被外界所影响着,来引导自己所谓的“自我”发展,来做“自我”的判断呢?而这种判断真的是自我吗?(注意双引号的运用)
如果按照这个思想继续下去,我的“自我”被外界所影响着,同时外界的“自我”又被我的“自我”所影响着,那么我的“自我”是否存在他们的“自我”之中,而他们的“自我”也存在着我的“自我”当中呢(注意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一切万物)。我即是一切,一切又即使我呢。但,不要忘记了,这里的“自我”已经变成了不是存在的“自我”,而是由万物创造的“自我”。那么我到底在哪里呢?
当我从第三方角度来选用“自我”的视角,来审视“自我”时,我已经出现了,你可以理解我创造了我的“自我”,而不是被“自我”创造出的我。这并不容易,在这个信息量爆炸,节奏如此之快的世界当中,我们非常容易被外界的信息所误导——“自我”衍生的太快,甚至到达了无法捉摸的节奏。所以,控制信息的输入尤为重要,对一切的信息保持怀疑的态度,才能跳出“自我”的控制来创造自我。
真诚的表达自己,真诚的为内心所想而去发声,才能真正获得内心上的自由。敢于去质疑外界导致的“自我”,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欺骗自己,就如书中,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所言“不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你同他人,同世界是紧密相连的,你是他们,他们也是你,真诚对待人,就是真诚对待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真正的我,真正清晰的大脑;才能勇敢的面对一切以及大胆决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