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静静地听了很多很多。有同组、有对手、有现场教练们,有我一对一教练。我知道,在很多场景下,我更像个1号或者8号,尤其在通往梦想的路上。而这次,我似乎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曾最有成见的3号的影子。
去广州的飞机上,对10天前的目标一对一教练第三次复盘,因为主题重要、因为尚存疑惑。这次复盘给到自己最大的发现,就是内心的需求——自我实现。
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会去突破规则、建立联结、创立新知、交付实践、期待结果......也会暂时迷茫。
该不该在当时成为将军,曾经是个问号?
有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把我想象的,当成我看到的。
上篇里,提到对“将军”角色的渴求,并在选举环节如愿以偿。我以为我看到的是对能力的一致肯定,而关键人员,副将,在事后的表述,却是希望远道而来的我能有更好的体验。OMG,瞬间一击闷棍,趴倒在地!
我由衷感恩关心我的同学,也非常感激信任我的伙伴。确实从团队利益出发,接受将军这个头衔,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完全陌生的团队,2个小时的时间,在实战中的各种力不从心,与往日带团队完全不同的感受,让我开始质疑,我对于团队最大的价值,是不是应该止于贡献我的观察思考与管理协调,而不是成为领军人物???
在这两天里,我听到吴导分享她这个侍卫带着不想死的将军(现实中的下属)共同“赴死”的桥段,我听到让将军之位与我的伙伴更为真实的内心需求,我听到只想做侍卫的侍卫对自己坚定的认知......回过头来,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当时你意识到接受将军不是最好的选择,你还会选择成为将军吗?
答案是,会的。因为它就是内心的那个声音!
萧何般存在的规则
规则于我,一直不大友好。条条框框,总有束缚之感。M7里的孙悟空,不甘受紧箍咒的桎梏,即便在之后的反思中有所发现,但于心于事却没有多大改变。
而在战争中,规则似铁一般的纪律,掌控着生死大权,决定了胜负结局。它的存在,一开始让每个人束手束脚,不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继而,不但探索边界,获得更多的自由。可忘乎所以时,又不幸付出”生命“的代价。
整个过程,我异乎寻常地“守规”,脑海中始终铭记每一条可能“致死”的规则。即便,在最后危急的时刻。当对方将军口中跳出违规的词语,看到她旁边的观察员愕然回首,我方侧边的观察员低头猛写小纸条...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不确定站神是不是注意到现场的这一反转迹象,但我高举的手一直没有放下......直到对方的将军被站神判死。
败也萧何,胜也萧何。这一刻才发现,规则,是前行的保障!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好好爱
大家都反映我们团队中的个人关爱不足,善后的温度不高。过程中有看到这一点,没有马上行动,除了资源限制,更有选择的偏重。我以为,为了胜利,他们可以理解,但事实上却无法令人释怀。
而在现实中,我确实更关注团队内绩优的员工,更多的资源、信任与空间。很少过问绩效有瑕疵的人,问题在哪里?发生了什么?需要哪些支持?
每个人在团队中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才是篮球队可以发挥作用的前提。而关注每个人的状态,才是篮球队有战斗力的前提。
此外,团队中有不同的角色。日常中,最为我忽略的,就是啦啦队的作用。与红队此起彼伏的摇旗呐喊不同,我方好安静。幸好有位成员会不时拉着大家大吼几声,并在关键时刻助威鼓劲。虽然每次都会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但我知道,那是我最缺少的部分。我可以在艰难的时刻,用一句舒缓而有底气的“蓝队还在”,给到大家安心与信心,但需要突破的是,拉高能量。
既然选择相信,自此风雨无阻
飞来深圳,与陌生团队并肩,打了一仗,收获最大的认可,是定力。完全出乎意外,不曾想有生之年,这个词会与我扯上关系。回想这几年,确实一直在这方面刻意修炼。
而之所以能定,因为信念。坚持到底的信念,抓住每个机会的信念。
遗书,是写给女儿的。结尾,我也坦然,不知结局如何,但会全力以赴,抓住每个可能的转机。
通过一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思考与行为模式,感受到了自己的美好与不完美,发现了想要去改变的,思索着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改变......
一场战争缓缓落幕,人生大戏天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