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我在梨园

  大一我只加入了一个社团-梨园社。

  有些人对传统是不屑的,不屑于去听不屑于去看不屑于去了解,物质生活的充裕并没有让大家闲下来去照顾传统,西方文化的流入、所谓现代的生活方式把每个大学生浇个糜烂。还好我不是那种很"入流"的人,还好我还保持了那么一点点的"俗气",大一这年我加入了郑州大学梨园社。

       刚开始梨园社只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小时候和爷爷看戏曲改编的电影评剧《刘巧儿》,小时候跟奶奶去刘仁庄(我们那儿的一个村)的小篷子里去听戏,铡美案的时候天真的以为扮演陈世美的人真的被砍死了而吓哭。然而,我本身是不会唱戏的,对那个唱腔也谈不上喜欢,只是听着能够听进去而已。开到郑州大学的我入乡随俗般的选择了豫剧,豫剧唱的故事是正宗的中原的,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豫剧中人物的气节是真正的中国人的气节。穆桂英一声呵下为军纪杀儿的豪气,三哭殿中詹妃娘娘为国家大局舍弃个人恩怨的大气,都让我惊叹。

       我可能真的有点"大女子主义",真正喜欢上豫剧就是因为我最先接触的三位戏曲人物都是豫剧中的,而且她们都是我所敬佩的女性:花木兰、穆桂英、詹妃娘娘。传统中的女性不一定就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你看,历史中的女性比现代的某些女性都思想先进的多,比现代的某些女性都做的多的多。唱着唱着有时候就会有一种穿越感,感觉在戏里的人才是活生生的人,回到阳光下的人只是一具具行走的死尸,她们梦想着嫁入豪门,她们只为自己着想,她们眼里没有旁人。有时候我就想,假如我在木兰那个年代我有没有勇气骑上战马为国家去浴血奋战。纵使是现代的男性,毫不犹豫就出发的人也会少的少的多了吧。

      因为我们相遇的不容易,所以我们的感情才会更加紧密。梨园社的我们在一起就是一股力量,只要一个人开唱,周围的人就会聚拢过来,我们不交流心情,不讨论白天的生活,就在黑夜中,在高低起伏的唱声中诉说自己,从彼此身上获取坚持的力量。

      我爱我们的梨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烦心事 心情变化的可真快 找不到未来的方向,迷茫和不甘交织着 很多事情该被拾起了,只有开始才会有...
    李大大大宁阅读 143评论 0 0
  • 人成熟的标志是:遭遇傻逼不争辩,面对装逼不揭穿!人生时刻面临各种选择,支撑人选择的是价值观和判断力,其实价值观也是...
    方弟阅读 2,465评论 0 1
  • 恋恋笔尖 韵韵几声 行马走动 手执一心 为诉情 记美好 伴何人 为何因 只随心 静待美丽
    御玲C阅读 253评论 0 1
  • 姓名:黄礼龙 公司:余姚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2017.6.16-18上海盛和塾264期 《六项精进》学员 组号:乐观...
    黄礼龙阅读 1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