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需要人们去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他的教育思想。而不应该按自己所需去获取那一星半点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在基础教育界,很难找到这样的人,他既拥有深厚的学养(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素养),又有漫长而扎实的实践(长达三十年之久),并且实实在在地创造了一所举世闻名的学校(帕夫雷什中学)。对我们而言,幸运的是,他还以超乎寻常的勤奋,把这一切思考记录了下来。这几方面的成就,使得苏霍姆林斯基既成为一座活的教育学宝库,里面蕴藏着大量的细节,或者说活的教育学细胞,可能源源不断地给后代的人们以滋养。遗憾的是,虽然苏霍姆林斯基读者众多,但这座教育学宝库的能量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许多因素妨碍了能量的发挥:苏霍姆林斯基并不系统的写作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的意识形态色彩,以及读者的教育学素养与苏霍姆林斯基之间的巨大差距,等等。这导致了许多人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更多赞叹,但却不得其门。而赞叹往往源于一鳞半爪的“收获例如感动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勤奋或者对学生的爱,或只看到他对阅读的强调,等等。显然,这导致了相当程度上的误读,以及对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贡献的忽略(尤其是智力方面的成就)。
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尝试从苏霍姆林斯基众多的著作中抽取框架,梳理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基本结构,然后将他的著作择其精要,依据结构重新编排,并指出其中的关键,以协助读者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真正贡献,并使之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