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曾学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刚要过河,松鼠就说:“别过河,这河水很深,曾淹死了我的小伙伴!”小马一听就不敢过河了。小马碰到老牛又问老牛,而老牛说:河水很浅啊,还没淹过我膝盖呢。”老牛与松鼠的说法是截然不同差异太大。小马感到奇怪却又不明白,于是就去问妈妈:我要过河时,松鼠说河水深淹死了它同伴,可老牛又说河水很浅,这究竟谁才是对的?妈妈说:你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凡事自己要用脑子好好想想啊。”于是小马自己过了河,它发现河水既不似松鼠说的那样深,也并非如老牛说的那么浅。小马就想了可能松鼠因为个子太小而觉得河水就很深;而老牛又比松鼠高好多当然就不会觉得河水深而是很浅了。原来这河水的深浅也是相对的。不论什么事物都是这样的充满相对性…
有一次朋友曾问我:你了解自己吗?我心想你这是什么话呢!我不了解自己难道你比我还更了解我不成?朋友说,在你现在所处的环境里,在你此刻所有的条件因素下,善良,单纯,有情,喜好新事物,也乐意帮助他人。这些都是好的,是优点…而如果你不是处于你此刻的环境,非普通平常人家,而是在你拥有丰厚的经济物质条件与不寻常的家世背景下,你会不会是另外一个人?你还会选择坚守善与纯吗?不看重贪图物质享受,不轻易受到物欲或是情欲的诱惑,始终是本色的自己?能否?!说实话我无法他这样的问题,因为我根本就不清楚如果我生於那样的环境拥有那样的生活会不会是心随着不同的欲念而动,更甚的是为了那些欲望去沉沦去堕落!朋友又说了:一个人的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的,是相互依托与转化的,人没有为恶做坏事并不代表就是善人,潜意识里没有恶念,只要条件允许,可能隐匿在内心深处的邪恶就出现了,当人秉承恶念时就有可能会作恶。好人变成坏人做出很多坏事并不奇,难的是让他再重新做回那个好人,那样他才会敬畏恶而更明白善,珍惜善。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无相生的“有”,佛家的缘起性空。有是缘起,无是性空。此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有生无,无中生有,缘起就是性空。此两者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他们本是同一个东西,缘起的同时就是性空。老子之有无相生也是如此。
善与恶,美与丑是同时存在的,不断在转换着,凡是对立的两个事物都是这样的。缘起就是各种条件,有是各种条件汇集到一个地方。那如何解释它同时又是空?因为它非不变化,如此多的条件一直处于变化里,它也就在变化!所以“有的”同时就是空,并非是空了之后才变成了有的!并非腾空了房屋后把家具放进去,不是把杯子清空后就可以倒水的。
佛教里的空非虚无主义,是性空的同时,变化的同时有缘起的现象存在,只因各种条件现象聚合在一起,在某个时刻构成了某个存在。其是性空的,非本有的是不断在变化的;在各种条件聚合的每一个瞬间又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在出现的同时就在改变与消失之间。
老子说:显现上之有与本质上之无两者都是一体的。不要以为显现上的存在都是实的,因为其本质是无,无实无刻不处于变化中,所以不要执着!
有无,难易,长短,音声,前后也同样的,都是相互依存与转化的概念。
难由无数的易构成:你或许觉得难,而我就是觉得易;而在我看来很难,而你可能又会觉得是易。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这也包括了修行与修道,看似很难,其实也由无数的易构成:修行每天都要打坐,持咒,观想冥想非常简单,此时会觉得非常难的目标或许再过段时间回头看看又会觉得非常的容易了?刚开始时因为头脑里太多的杂念没法静心,后来会渐渐地一片明空不生妄念,所以难和易也非本有的是不断在转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长短相形也是这样的,长短高下都是比较而来的,某方面你长过我,我比你短;这些都是种攀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强弱,长短,优劣之分,而有时候此“长”正好就是“短”的,人在哪方面最优秀,这个特长就最能制约他,最能控制他的心,而人也是最易执着於自己的那个长处了,心一旦执着,那个长处就容易转化为短处。最优秀的那一面也恰是自己最难突破的,是人最大的磨炼考验!
更深一层的思考:有的人特别的能干,那人也以此为傲,其结果就是啥事都会轮到他来干,最后就把自己给累死了!那么这是其长还是其短呢?
《庄子》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棵树很大,但是却又软的很,本质也不好,想做什么也做不成。有个木匠就感叹了:嘿,这样的树长着有什么意义呢?这树就不服了说:我若有用早就被人给砍了,哪还能活的如此之久呢?正是我的无用才成了大用!所以这是长还是短还真是不好说啊…
有些事情与道理在此时的条件下或许是正确的,而一旦时空地域不同就有可能是错的,必须辩证的去看去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历史上很多权势很大的人,都为权力所害。如秦朝的李斯多次使用谋略一步步获得宠幸得到更高的权位,最后反而被自己辅佐的秦二世胡亥赐腰斩灭三族。如果李斯不曾为秦国暴政出谋划策,那他还会被赵高所忌而落的如此下场吗?
“高下相倾”,这里的高下也是相对的。你认为高的,我觉得低,也是不断在转化。前为后之因,后为前之果!
老子用了如此多的排比句并非只是简单的比较,如果只是比较,一个“有无相生”足矣。每一个排比句都包含了不同含义与特点,也是不同层次的修行,人要仔细的观察自然,感悟各种现象里的不同变化,然后破除执迷,清空心的纷扰入空灵之境。
笔记“有无相生”随想思考
海潮生月於2019.12.13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