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百科:性偏离又称性歪曲或性精神病态。凡是在寻求性对象和满足性欲的方式上与常人不同,并违反当地社会习俗的性活动和兴表现都是性偏离行为。
以恋物癖为例,称谓经过了恋物癖—恋物症—恋物的变迁。定性也从法律层面的“罪”到后来伦理层面的“德”,到今天医学上的“病”或心理学领域的“障碍”。
刚过去不久历史上的“反革命流氓罪”,老师文章中青年十年前以违反社会道德罪名惩戒,以及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曝光自己与大侠(transsexual变性者)的婚姻,看出社会对关于性、婚姻观念的开放、接纳和兼容。记得20岁左右时,姐姐在拥挤的商店里曾遭遇“挨擦症患者”的不堪行为。当时年纪小,只知道恶心害怕,典型流氓行为。再到拥挤环境便多了份警觉。
刘瑜的文章“What is he building fhere?”,“那是一个中午,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低着头看书。这时候走进来一个人,我并没有抬头,因为觉得是另一个上自习的人。那个人走到了窗口,站在那里眺望窗外。我看书看着看着,觉得不对劲,因为这个人站在窗口的时间已经长的有些蹊跷了,于是我抬头,看到大学生模样的年轻男孩,在对着我手淫……我记得自己和他擦肩那一刹那,他的眼神特别特别……哀怨。“
二年前的一个傍晚,我领着“牛牛“(斗牛犬)溜达在郊外小路上,越过我的一辆轿车停在我前方,见怪不怪的以为赶路的人小解吧?随着故意放慢脚步,可时间长的也有些蹊跷,随即我敏感到有些不对劲,临近跟前小伙子转过脸面对路上的我……,因为年龄,因为阅历,还是因为受刘瑜影响,我并没有惊慌,只是远走几步,喊他去看医生,告诉他这是一种“病“!让他去治疗,去看心理医生,只记得当时青年一脸涨红(估计喝了酒),面部表情也是让我想起“哀怨哀怨”的眼神……。
刘瑜称那是些“在另一个层次实现均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