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校长在开篇讲的三个例子,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而且是我们家长一直都在做的事情,这些表达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的感觉不重要,我的经验才是对的。想想其实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对我们的。父母从来没有问过我们“你的感受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这件事情的对错是什么”。所以我们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也继续这样对待着我们的孩子。
孩子有孩子的感受,成人有成人的感受,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同理孩子的感受,那么就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有多少真真切切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到了青春期甚至更大一些,跟父母根本没有话说,这就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积极倾听,真的是一项非常关键而又非常有利于我们亲子关系的事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积极倾听术,也是共情式倾听。非常简单的一个方式,就是重复孩子的话,来表达对他的重视。
倾听要点是:停、看、听、说,顺序不能错哦!其中“停”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很多家长都停不下来。因为看不见孩子,所以停不下来。当事情来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从来都不是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而是他做这件事情的对错,是这样的吗?今天反复听了三次课,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一会儿我会在作业环节写一写我的反思。
积极倾听三步骤:
一、专注的态度 ; 二、倾听并推测孩子的感受;三、陈述或澄清感受,公式是:事实+感受。
作业:
一、事件
上周四早晨,老师发信息说:今天会有作家进学校跟同学们交流写作,会现场签售她自己写的书,如果要买书的同学,家长可以帮他准备好钱放到书包里。其实在幼儿园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一次活动,那个时候买回来的书,感觉孩子不是很喜欢看,然后都放到一边了,也没看完,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我是内心其实是有情绪的,我有些反感,所以这个事情我就一带而过了,并没有把钱放到孩子的背包里。
到了下午看到老师发到群相册里的照片,班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买了书,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没有买,也包括我的儿子。他本来个子就高,坐在最后面,又没有同桌,他伸着脖子在非常努力的看前面同学的书。当时我看到这张照片,心里是有些心疼的。我出于自己的私心,没有给他放钱。当时孩子看到别人都买了书,而他没有,他肯定心里是非常难过的。
然后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接他出来之后,牵着他的手,我主动提起了这件事情。
我说:“早晨你上学的时候,妈妈忘了把钱放到你的背包里,你今天没有买到书是吗?”他的情绪突然有些激动,他说:“是的,你怎么忘了把钱给我放到书包里呢,同学们都买了书,我没有买!”我说:“对不起,是妈妈忘了。”当时我看到他满脸都是委屈。我就想让他把这种委屈疏散出来。我继续说:“那当同学们都有书的时候,你没有书,妈妈看到你在努力的看前面同学的书,你当时心里肯定很难过吧?”我看到他的脸上更委屈了,像有眼泪要流出来了。我没有再说话,然后就继续陪着他走,走了一小段,他突然转移了话题,他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今天在教室里跑了好几圈!”(平常都不允许他在教室里跑)我问“是什么时间?下课的时候吗?”他说“是同学们都下去买书了,然后我们没有买书的就在教室里玩,我跑了好多圈!”“哦,那你们几个同学没有下去买书?”他说有五个,我说“幸好不是你一个人!”我说“那你们还做了其他的游戏吗?”他就开始说我们做了什么什么游戏,他自己主动就把这个话题引开了。再后来写作业的时候,他又提到说:“妈妈,今天同学们在看书的时候,我就看我的足球书,我把一整本书都看完了呢!”我说:“那你好有成就感对不对?”看来买书风波的情绪应该疏散了吧。
二、反思
在听课过程中,我有两点反思:
第一是在孩子与同学的互动中,我总是给孩子支招。那现在我知道了,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开放式提问,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解决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而不是把我们觉得最好的方法告诉他,让他按我们教的路走。
第二就是关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些调皮的,所以我特别注重他在学校的表现,比如被老师批评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说教,根本没有照顾孩子的感受,没有想到他也有不好的感受,而是跟他说你以后在学校应该怎么做,你应该听老师的话,不应该再那样做了,那样会惹老师生气。现在想想,我的第一件事不应该是说教,而应该是同理孩子当时的感受,先让他感受到“妈妈是爱我的,不会因为我犯了错,妈妈就不爱我了。”然后我们再一起讨论“为了不让老师生气,那下一次课你可以怎么做呢?”我觉得刘校讲的一点特别深刻:积极倾听,关键就是为了让孩子内省。内省,内省,是孩子内心觉醒的动力,而不是我们插进去替他解决。
最后用刘校长的话来结束这篇作业:我们能够给到孩子什么呢?当孩子在低谷时,我们能够给到他宽慰和陪伴;我们用我们能做到的给他一个引领,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讲道理上。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