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七》

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七

(荷池)一湾荷池柳拂堤,水中鱼戏各东西。芷草芳紫间莲香。风吹一过碧水激。

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荷池美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一湾荷池柳拂堤”,首句即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一湾清澈的荷池中,柳枝轻拂着堤岸,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里,“柳拂堤”三字尤为生动,既描绘了柳枝的柔美,又赋予了画面以动感。

“水中鱼戏各东西”,此句将视线从堤岸引向池中,鱼儿在水中自由嬉戏,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活泼可爱。这里,“各东西”三字既表现了鱼儿的自在,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芷草芳紫间莲香”,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和气息。芷草芳香,颜色紫艳,与莲花之香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荷池充满了馥郁的芬芳。这里,“芳紫”与“莲香”的对比和融合,使得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风吹一过碧水激”,末句以风吹水动作为收尾,将整幅画面推向高潮。一阵风吹过,碧绿的池水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也被这美景所感染,激动不已。这里,“碧水激”三字既表现了风的力量,又赋予了池水以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荷池美景,既有静态的描绘,又有动态的呈现,色彩丰富,气息芬芳,充满了生机与和谐。诗人通过对荷池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向晚)向晚浴夕晖,归鸟向林飞。风送兼水激,远帆带月回。两行潇湘景,招手鸿雁归。月映东山上,我影依依随。湘妃惊鸿影,流风芳菲菲。吹蕭汀洲浦,弦响入翠微。九嶷烟水渺,山灵呵魂鬼。千古贤者风,何处能寻追。

(向晚)向晚浴夕晖,归鸟向林飞。风送兼水激,远帆带月回。两行潇湘景,招手鸿雁归。月映东山上,我影依依随。

这是一首描绘傍晚时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向晚浴夕晖”,以“向晚”点明时间,即傍晚时分,“浴夕晖”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余晖洒落,如同大自然在沐浴的场景,富有诗意。

接着“归鸟向林飞”,通过归鸟向林间飞去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傍晚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归宿的向往。

“风送兼水激,远帆带月回。”这两句描写了风与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远处的帆船在月光的照耀下缓缓归来。这里的风、水、帆、月共同构成了一幅动态而宁静的画面,富有韵律感。

“两行潇湘景,招手鸿雁归。”诗人以“两行潇湘景”来概括眼前的美景,同时用“招手鸿雁归”来表达对远方的思念和期盼,鸿雁作为传书的象征,也寓意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月映东山上,我影依依随。”以月映东山为背景,诗人的身影与之相依相随,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这里的“依依随”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依恋,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傍晚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和画意的晚景图。

(数字)一叶扁舟浮秋水,两岸枫树拂西风。三生石上思佳客,四野黄菊醉色浓。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宁静美景,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这句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场景。首先,“一叶扁舟浮秋水”描绘了一幅孤独的扁舟在秋水中漂浮的画面,这种孤独感与深秋的寂寥氛围相得益彰。接着,“两岸枫树拂西风”通过枫树随风摇曳的细节,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季节感。深秋的枫树,在西风的吹拂下,叶子纷纷飘落,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美丽画面。

“三生石上思佳客”则带有一种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三生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着前世的缘分和今生的思念,这里的“思佳客”可以理解为对某个人的深深思念。而“四野黄菊醉色浓”则描绘了深秋时节,四野的黄菊盛开,色彩浓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

整体来看,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深秋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怀念和向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1。

(沅水)沅水泛轻舟,渔歌向晚悠。波光浸金鳞,疑是红鱼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沅水晚景,充满了诗意与画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沅水泛轻舟”,直接点明了场景,即沅水上漂浮着一叶轻舟。这里的“泛”字用得很妙,既表现了轻舟在水面上的漂浮状态,又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接着,“渔歌向晚悠”,进一步描绘了渔舟唱晚的宁静画面。渔歌悠扬,与晚风、波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悠”字,既形容了渔歌的悠长,也表现了时间的缓缓流逝和心情的悠然。

第三句“波光浸金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面的波光和游动的鱼儿。波光闪闪,仿佛浸透了金鳞,这里的“浸”字用得很生动,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美感。同时,“金鳞”也暗示了鱼儿的美丽和珍贵。

最后一句“疑是红鱼游”,则是以一种疑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奇和赞叹。红鱼在波光中游动,仿佛是幻觉一般,让人难以分辨是真是假。这里的“疑”字,既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也增加了诗句的韵味和意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沅水晚景的宁静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空山)空山新雨如新玉,苍翠欲滴山头雾。惊起山鸟树杪飞,鸣声更命山幽寂。

这是一首描绘空山雨后景色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空山新雨如新玉”,以“新雨”喻“新玉”,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空山的清新与纯净,如同新琢的玉石一般,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次句“苍翠欲滴山头雾”,进一步描绘了山头的景色。雨后的山头,苍翠欲滴,雾气缭绕,仿佛整个山头都被一层神秘的绿色所覆盖,令人陶醉。

第三句“惊起山鸟树杪飞”,通过“惊起”和“飞”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山鸟被惊起后,在树梢间飞翔的场景。这一动态场景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末句“鸣声更命山幽寂”,以山鸟的鸣声来反衬空山的幽寂。山鸟的鸣声,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更显得山谷的深邃与寂静。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空山雨后的景色展现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乌蓬)乌蓬飘飘轻舟,青山隐隐迢迢。红蓼蕭蕭秋水,伊人佇立船头。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与人物情感的诗句,充满了诗意与画意。下面是对这句诗的解读:

“乌蓬飘飘轻舟”,首句以“乌蓬”开篇,点明了诗中的主角——一艘覆盖着乌黑色篷布的小船。这艘小船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给人一种轻盈、悠然的感觉。

“青山隐隐迢迢”,接着,诗人的目光转向了远处的青山。这些山峦在雾气的笼罩下显得隐隐约约,仿佛远在天边,又仿佛近在眼前,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朦胧的意境。

“红蓼蕭蕭秋水”,第三句将视线拉回到了水面。红蓼,一种水边的植物,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发出“蕭蕭”的声响。秋水则静静地流淌,与红蓼的摇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伊人佇立船头”,最后一句,诗人将笔触转向了人物。一位伊人静静地站立在船头,她的身影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成为了这幅画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她的佇立,不仅是在欣赏眼前的美景,更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

整首诗通过描绘乌蓬船、青山、红蓼和秋水等元素,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江南水乡画面。而伊人的出现,则为这幅画增添了更多的人情味和故事性,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天籁)天籁不用弦,高山流水心。大音稀声兮,众山响不停。手挥五弦琴,目送飞鸿影。大化音本奇,人间有俗声。自弹还自听,何必定知音。人无之荒远,天地乐已清。无人之来世,响意不会宁。顽石齐欣赏,圣贤有妙情。

(天籁)天籁不用弦,高山流水心。大音稀声兮,众山响不停。手挥五弦琴,目送飞鸿影。大化音本奇,人间有俗声。

这首诗以“天籁”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之音的赞美以及人间俗声与之的对比。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天籁不用弦,高山流水心”,直接点明天籁之音的非凡之处,它不需要任何乐器的弦线,而是源自高山流水之间的自然之声,寓意着天籁之音的纯净与高远。

接着,“大音稀声兮,众山响不停”,进一步描绘天籁之音的特质。这里的“大音稀声”意味着真正的宏大之音往往并不喧嚣,而是蕴含着深沉与宁静,能够引发众山的回响,展现出其深远的影响力。

“手挥五弦琴,目送飞鸿影”,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描绘,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之景相融合。手挥五弦琴,或许是在模仿或呼应天籁之音,而目送飞鸿影,则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超脱与高远。

最后,“大化音本奇,人间有俗声”,诗人对天籁之音与人间俗声进行了对比。大化之音,即自然之音,是奇妙而纯净的,而人间却充满了俗世的喧嚣与浮躁。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音的向往与赞美,也隐含了对人间俗世的批判与反思。

整首诗以天籁之音为核心,通过对比与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人间俗世的深刻思考。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天籁)自弹还自听,何必定知音。人无之荒远,天地乐已清。无人之来世,响意不会宁。顽石齐欣赏,圣贤有妙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心境,以及音乐与自我、自然、宇宙之间的深刻联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自弹还自听,何必定知音”,诗人表达了自己弹奏音乐并非为了寻求他人的理解和共鸣,而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纯粹追求,不依赖于外界的认可或赞赏。

接着,“人无之荒远,天地乐已清”,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在无人之境中弹奏音乐的心境。即使身处荒远之地,没有听众,但音乐与天地相融,自得其乐,清新脱俗。这种境界超越了人与人的交流,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无人之来世,响意不会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意义的深刻思考。即使在未来无人知晓的世界里,音乐的回响和意义仍然不会消逝,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具有永恒的价值。

最后,“顽石齐欣赏,圣贤有妙情”,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说即使是顽石也会欣赏这音乐,而圣贤更能从中体会到深妙的情感。这既是对音乐魅力的赞美,也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音乐的普遍性和超越性,它能够触动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人的心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弹自听、与天地相融、超越时空的音乐体验,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音乐在人生和宇宙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浮图)一峦竦立塔为峰,红叶摇摇拂意浓。远岚渺渺秋色里,梵钟遥送随清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日佛塔景象,充满了禅意与诗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一峦竦立塔为峰”,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座山峰之上,佛塔矗立的景象。这里的“一峦”与“塔为峰”形成了巧妙的对比,既突出了山峰的高耸,又彰显了佛塔的庄严与神圣。

次句“红叶摇摇拂意浓”,将读者的视线从高耸的山峰与佛塔引向了周围的秋色。红叶在风中摇曳,仿佛也在向佛塔致敬,同时带给人一种深深的秋意和浓浓的诗意。这里的“摇摇”与“拂意浓”不仅描绘了红叶的动态,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三句“远岚渺渺秋色里”,诗人的视线进一步拉远,将整个秋色中的远山都纳入了画面。这里的“远岚渺渺”与“秋色里”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深远的秋日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末句“梵钟遥送随清风”,诗人的笔触又回到了佛塔之上。梵钟的声音随风飘荡,仿佛也在为这秋日的景象增添一份神圣与庄严。这里的“遥送”与“随清风”相结合,既描绘了梵钟声音的悠远与飘渺,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秋日佛塔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山峰、佛塔、红叶、远山以及梵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佛法的庄严。

(天方)天方地圆一孤村,满山梯田浴春风。千年不觉人间换,古舍俨然几处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而宁静的乡村景象,充满了田园诗意和古朴之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天方地圆一孤村”,首句以“天方地圆”来形容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孤村矗立。这里的“天方地圆”既是一种形象的描绘,也寓含着天地间的和谐与统一。孤村则显得渺小而独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满山梯田浴春风”,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乡村的田园风光。满山的梯田在春风的吹拂下,仿佛沐浴在温暖的怀抱中。这里的“浴春风”形象地表达了春风的柔和与梯田的生机盎然。

“千年不觉人间换”,第三句将时间跨度拉长,表达了乡村的古老与恒久。尽管人间世事沧桑,但在这个偏远的乡村里,却仿佛千年未变,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和宁静的生活节奏。

“古舍俨然几处同”,最后一句具体描绘了乡村的古朴建筑。古舍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几处相同的建筑更显得乡村的整齐与和谐。这里的“俨然”表达了古舍的庄严与肃穆,也体现了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偏远而宁静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古朴之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的田园风光、古老建筑以及恒久不变的生活节奏,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古朴之美的乡村画卷。

(山泉)不用琴与弦,卧身听流泉。白云化为水,随石奏诗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妙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沉浸其中、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用琴与弦,卧身听流泉。”

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聆听自然之音的独特方式。他不需要任何乐器,只需静静地躺下,便能聆听到山间流泉的美妙声音。这种聆听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也凸显了自然之音的纯净与动人。

“白云化为水,随石奏诗篇。”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泉的奇妙景象。白云在山中飘荡,最终化为清澈的泉水,随着山石的起伏流淌,仿佛是在演奏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这里的“奏诗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将山泉的流淌声比作诗篇的演奏,既富有想象力,又生动地表达了山泉之声的韵律与美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与闲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融、享受宁静生活的美好愿望。

(秋叶)秋叶归来铺锦地,似有归客自远方。鸿雁先至顾徘徊,麓山寺里钟声扬。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并融入了一丝归乡与思念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秋叶归来铺锦地”,开篇即以秋叶为引,用“铺锦地”形容秋叶落满地面的美丽景象,如同铺设了一层锦绣,给人以视觉上的盛宴。

“似有归客自远方”,此句引入人的情感,通过“归客”一词,传达出远方有人归来的意象,也暗含了思念与期盼的情感。

“鸿雁先至顾徘徊”,鸿雁作为秋天的象征,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之情。此句写鸿雁先到,仿佛也在期盼、顾盼归客的到来,增添了诗歌的意象与情感深度。

“麓山寺里钟声扬”,末句将场景转至麓山寺,钟声悠扬,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也暗示着心灵的归宿与安宁。钟声与归客相呼应,仿佛在为归客指引方向,也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寄托与安慰。

整首诗以秋叶为背景,通过归客、鸿雁、钟声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与期盼的秋日景象。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云封仙源路,尘凡无问津。白云自把良田犁,双轮来往如期,年不记。屋舍三五齐,秦人悠然兮。落英满沟随水激,流到凡间矣,不归已。(南歌子-仙源)

云封仙源路,尘凡无问津。白云自把良田犁,双轮来往如期,年不记。屋舍三五齐,秦人悠然兮。落英满沟随水激,流到凡间矣

诗句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如仙境般的画面,其中“云封仙源路,尘凡无问津”表达了仙源之路被云雾封锁,尘世之人无法探寻的意境,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接下来的“白云自把良田犁,双轮来往如期,年不记”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白云如同农夫一般耕耘着良田,而某种双轮之物则按时来往,岁月流转却似乎未被记载,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时间感。最后,“屋舍三五齐,秦人悠然兮。落英满沟随水激,流到凡间矣”则描绘了几间屋舍整齐排列,其中的人们悠然自得,落花随水漂流至尘世,为这仙境增添了一抹与尘世相连的韵味。整首诗充满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1

(国魂)八千国魂飞,五岳齐低回。血洒武陵地,山石也恸泪。东洋小视吾,中华多男儿。武魂守沅水,志气不可摧。血肉之躯渺,屈子歌声吹。古城埋忠骨,德山无采薇。英灵护鄕民,重把青砖堆。有形城已完,无形城心围。努力建乡土,告慰魂之归。

(一叶)一叶蝶影立花头,满身呈现一轮秋。花蝶相恋情依依,那管枯荣逝水流。

这首诗以“一叶蝶”为引子,描绘了一幅花与蝶相依相恋的秋日画卷,富有意境与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一叶蝶影立花头”,以“一叶蝶”这一独特的形象开篇,它轻盈地立在花头之上,仿佛与花儿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美。这里的“一叶蝶”可能寓意着某种独特、珍稀或短暂的美好。

次句“满身呈现一轮秋”,通过“满身”与“一轮秋”的描绘,将蝶与秋景紧密相连。蝶的身上仿佛映照着秋天的色彩与气息,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秋日的韵味与诗意。

第三句“花蝶相恋情依依”,进一步描绘了花与蝶之间的深情厚意。它们相互依恋,情意绵绵,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感人。

末句“那管枯荣逝水流”,则以一种超脱的笔触,将前文的情感升华。无论世间的万物如何经历枯荣、如何随时间流逝,花与蝶之间的深情却不会改变。这种对爱情的坚守与执着,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持久。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一叶蝶”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幅花与蝶相依相恋的秋日画卷。它寓意着爱情的珍贵与美好,也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迁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韵味与深意的佳作。

(雕塑)鳞鳞波光叹时光,逝水流年催鬓华。两情依依天地凝,一尊雕塑永恒画。

这首短诗以雕塑为载体,深情地表达了时光流转与情感永恒的主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鳞鳞波光叹时光”:

“鳞鳞波光”描绘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这种细腻的动态美感往往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变化。“叹时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岁月如梭的感慨。

“逝水流年催鬓华”:

“逝水流年”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而“催鬓华”则用了一种形象的说法,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即年华老去。

“两情依依天地凝”:

这一句转而表达情感的永恒。“两情依依”形容两种情感(可能是爱情、友情或亲情)之间紧密相连、依依不舍的状态。“天地凝”则给人一种宏大、永恒的感觉,仿佛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凝固在天地之间。

“一尊雕塑永恒画”:

最后一句将前文的情感与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相结合。“一尊雕塑”可能代表着前面所提到的“两情依依”的具象化表现,而“永恒画”则强调了雕塑作为艺术品的永恒价值,它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成为记录和传承情感的永恒载体。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雕塑这一艺术形象,巧妙地表达了时光流转与情感永恒的对比和交融。在诗人笔下,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永恒的象征。

(树影)树影朦胧鱼可数,水流鱼静蓼花洲。红叶一缕青枫里,秋风吹起雁影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愁绪的秋日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树影朦胧鱼可数”,首句以“树影朦胧”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而“鱼可数”则在这种朦胧中带来了一丝生动与活力,暗示着即便在朦胧的树影下,鱼儿依然悠然自得,清晰可见。

“水流鱼静蓼花洲”,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水面的宁静。水流缓缓,鱼儿静止不动,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蓼花洲”则点出了这是一片生长着蓼花的水域,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与生机。

“红叶一缕青枫里”,第三句将视线从水面转向了岸边的树木。一缕红叶在青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也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万物开始换上秋装。

“秋风吹起雁影愁”,末句以“秋风”和“雁影愁”作结,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秋风萧瑟,吹起了雁影,也吹起了诗人心中的愁绪。雁影的迁徙象征着离别与思念,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呼应。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里树影、水流、鱼儿、蓼花、红叶、青枫以及秋风中的雁影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愁绪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对离愁别绪的深深体悟。

(春水)春水涨绿池,夏雨洗芙珠;秋芳满郊原,冬雪映梅枝。

这是一首描绘四季景致的诗歌,每一句都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春水涨绿池”,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春水涌动,使得池塘中的水位上涨,一片绿意盎然,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天的活力所充盈。

“夏雨洗芙珠”,这一句捕捉了夏天的清新与雅致。夏日的雨水轻轻洗刷着荷花,使得荷花上的水珠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秋芳满郊原”,这一句则展现了秋天的丰收与芬芳。秋天的郊原上,各种花卉和果实的香气四溢,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秋天的丰收所喜悦。

“冬雪映梅枝”,最后一句描绘了冬天的静谧与坚韧。冬天的雪花轻轻飘落在梅花的枝头,与梅花的坚韧和傲骨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

整首诗通过四季的变换,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每一句都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四季的变换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边马)怒发冲冠一烈马,冲天凌云气势雄。千里黄沙不在下,志欲踏云行宇空。边塞战血寻常事,沙草茫茫夕阳红。骨老心轻不言衰,壮心不己少年同。荒郊对天还长嘶,梦中踏入冰河中----

(三江)三江暮归舟,鸥鹭散汀洲。夕阳隐隐去,月色现山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三江暮归图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三江暮归舟”,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即傍晚时分,在三江之上,有舟船缓缓归来。这一句简洁明了,既交代了背景,又引出了下文的景物描写。

第二句“鸥鹭散汀洲”,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景象。随着归舟的靠近,原本栖息在汀洲上的鸥鹭被惊扰,纷纷飞起,散向四周。这一句通过鸥鹭的动态,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活力。

第三句“夕阳隐隐去”,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情景。夕阳的余晖在天边渐渐隐去,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感觉。这一句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寓含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一句“月色现山头”,则转而描写月色的出现。随着夕阳的隐去,月色逐渐明亮起来,照亮了山头。这一句与前面的夕阳形成了对比,同时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清新和明亮。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三江暮归图景。诗人通过归舟、鸥鹭、夕阳、月色等意象,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宁静又深远的意境。

(山青)山青松不老,碧瓦粉墙好。梦里江南草,春色永年少。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景色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山青松不老”,以“山青”和“松不老”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江南山峦的苍翠和松树的常青,寓意着自然的恒久与生机。

次句“碧瓦粉墙好”,转而描写江南的建筑之美。碧瓦、粉墙,色彩鲜明,对比和谐,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

第三句“梦里江南草”,将江南的草色引入梦境,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眷恋和无尽向往。草色青青,如梦如幻,引人遐想。

末句“春色永年少”,以“春色”和“年少”作比,寓意着江南的春色如同青春一般永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色永恒美好的祝愿和期待。

整首诗以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貌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江南的秀美风光和独特魅力。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江南的深深热爱和无尽向往。

(丹枫)丹枫依依拂秋江,舟行一叶千里凉。雁影已杳山影孤,归心如箭向潇湘。

这是一首充满秋意与思乡之情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丹枫依依拂秋江”,首句以“丹枫”和“秋江”为景,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美丽画面。丹枫,即红枫,其红叶在秋风中摇曳,仿佛依依惜别,为秋江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温暖。

“舟行一叶千里凉”,第二句写舟行江上,一叶扁舟在广阔的江面上行驶,带来千里之外的凉意。这里,“一叶”与“千里”形成对比,突出了舟行之远与秋意之浓。同时,“凉”字不仅指气温的下降,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雁影已杳山影孤”,第三句写雁去山孤,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孤寂。雁影已杳,意味着秋天的迁徙已经结束,大雁已经飞走,留下了空荡荡的天空和孤独的山影。这也寓含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归心如箭向潇湘”,最后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心似箭,形容诗人想要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潇湘,这里代指诗人的故乡或心之所向的地方。这句诗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也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江景、舟行、雁去、山孤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急切归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采莲人笑坐船头。绿肥红已瘦。粉袖娥眉随水流。舟不流。三十六陂人淡酒。深处莲老。水佩风裳。无处不温柔。 (平乐湖)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采莲人欢笑劳作、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交融的美丽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读:

“采莲人笑坐船头。绿肥红已瘦。”

这两句描述了采莲的场景。采莲人坐在船头,欢声笑语,洋溢着劳动的喜悦和生活的满足。而“绿肥红已瘦”则是对周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荷叶茂盛(“绿肥”),荷花却已凋零(“红已瘦”),暗示着时令已至夏末秋初。

“粉袖娥眉随水流。舟不流。”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采莲人的美丽和劳作的情景。采莲人的粉袖和娥眉(代指美丽的女子)仿佛随着水流而动,但实际上,是她们在划船时动作轻盈,给人以这样的错觉。而“舟不流”则强调了船只的静止状态,与前面“随水流”的动感形成对比,更显得采莲人的动作之柔美。

“三十六陂人淡酒。深处莲老。”

这两句转而描写采莲人的生活和心境。三十六陂可能是一个泛指,表示众多的水域或荷塘。在这里,采莲人或许在劳作之余,会饮一些淡酒来解乏或增添生活的乐趣。而“深处莲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深处的莲花已经老去,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水佩风裳。无处不温柔。”

最后两句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和升华。水佩风裳是形容荷叶和荷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宛如佩戴着玉佩和衣裳的仙子。而“无处不温柔”则表达了整个画面所散发出的柔和、温馨的气息,无论是自然景色还是采莲人的情感,都充满了温柔和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采莲人劳作与生活的美丽画卷,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幽幽)幽幽涧谷两山青,水底清洌见鱼影。忽闻鸣泉奏玉弦,顽石捧出一帘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山间涧谷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幽幽涧谷两山青”,以“幽幽”二字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深邃、宁静的氛围。涧谷之中,两山相对而立,山色青青,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次句“水底清洌见鱼影”,进一步描绘了涧谷的清澈。水底清澈明净,以至于可以清晰地看见鱼儿的影子在水中游动。这一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第三句“忽闻鸣泉奏玉弦”,诗人笔锋一转,从视觉转向听觉。涧谷之中,泉水叮咚作响,宛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玉弦之音。这一描写,不仅增添了涧谷的生机与活力,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和丰富。

末句“顽石捧出一帘新”,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涧谷中的顽石赋予了生命。这些顽石仿佛有意地捧出一帘新的泉水,为涧谷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这一描写,既富有想象力,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山间涧谷景象,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交织,以及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西风)西风吹老枫树头,汪汪碧水一叶舟。鸿雁远行惊客梦,秋晚归意向南州。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与旅人归心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西风吹老枫树头”,以西风为引子,点明时令已是深秋。西风劲吹,使得枫树叶子逐渐老去,呈现出深秋的萧瑟景象。这里,“老”字不仅形容了枫树的叶子因季节变化而显得衰败,也隐含了一种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觉。

次句“汪汪碧水一叶舟”,将视角从岸边的枫树转向了水面。汪汪的碧水清澈明净,一叶小舟悠然漂浮其上。这一景象与首句的萧瑟秋风形成了对比,增添了一种宁静与悠远的美感。同时,小舟的出现也预示着旅人的存在,为后文的归心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鸿雁远行惊客梦”,引入了鸿雁这一意象。鸿雁在秋天南飞,它们的远行惊醒了旅人的梦乡。这里,“惊”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鸿雁飞行的突然与迅速,也表达了旅人被惊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情。同时,鸿雁的南飞也引发了旅人对归乡的思念。

末句“秋晚归意向南州”,直接表达了旅人的归心。秋意已深,旅人的心也随之向南州(可能指旅人的故乡或心仪之地)飘去。这里的“归意”二字,既是对前文秋风、枫树、碧水、小舟以及鸿雁等意象的总结与升华,也是旅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日旅人思归的画卷。

(四言)赫赫炎黄,立我东方。五千春秋,源泉流长。夏商周秦,大风炎汉。三国争雄,人间多难。晋有清流,唐兴贞观。两宋兵弱,元蒙擅场。朱明再起,海路兴旺。失于满清,文昌受难。孙文开国,民主曙光。东洋入寇,国之大殇。两党牵手,神州复光。兄弟相争,国不圆团。两岸奋进,象模象样。来年同一,更加好看。

(象鼻山)长鼻伸入漓流,虹吸还欲洗头,夕阳无语徐西下,鸥鹭落满汀洲.

(夕阳红)一年一度秋风老,已知吾年不再少。夕阳晚烟幻境里,残叶卧然仍美好。

夕阳之美,岁月静好

-秋风夕阳,时光流转

一年秋风起,感知时光老去,吾年亦不再少,心境淡然。

-夕阳晚烟,幻境之美

夕阳之下,晚烟袅袅,如梦似幻,景致独特。

-残叶卧然,静享美好

残叶落地,静卧其间,虽近凋零,却仍显美好,寓意岁月静好。

此诗借夕阳、秋风、晚烟、残叶等自然之景,抒发对时光流转、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亦在残叶卧然之中寻得一份静好之美。整体意境深远,既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又蕴含对当前生活的珍惜与满足,展现了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从容。

(品茗)尘市饮茗香且醇,青山袅袅入心田。溢心润神忘机水,茶禅一味白云间。

这是一首描绘品茗之乐的诗,充满了对茶文化的赞美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尘市饮茗香且醇”,首句便点出了品茗的地点与环境——尘世的市井之中,却能品味到茶香之浓郁与醇厚。这既体现了茶的普及与受欢迎程度,也暗含了在喧嚣尘世中寻求一份宁静与清雅之意。

“青山袅袅入心田”,青山,往往象征着自然与高远,而“袅袅”则形容茶香之悠扬。此句意味着品茗之时,仿佛能感受到青山的灵秀与茶香的交融,这份感受直入心田,带给人一份清新与宁静。

“溢心润神忘机水”,“忘机水”是对茶的雅称,意味着品茗能使人忘却世俗的机巧与纷扰。此句描绘了品茗带来的愉悦与放松,茶香四溢,不仅滋润了口舌,更滋养了心神,使人忘却烦恼与忧愁。

“茶禅一味白云间”,末句将茶与禅相联系,表达了品茗与修行之间的契合。茶禅一味,意味着品茗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的修行与升华。而“白云间”则象征着高远与超脱,寓意着品茗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仿佛置身于白云缭绕的仙境之中。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品茗的场景与感受,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宁静与清雅的心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5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0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24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9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1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4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33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0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31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3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60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7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