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收音机》—— 老一辈人的童年

  今天午休时间,我抽空看了一部电影《童年的收音机》。这部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全程都在使用方言,突出了年代感也给人一种亲切感,这种感觉在人情淡薄的今天属实很难再体会到了。

  电影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末晋西南的一个小镇,围绕着以“小眼镜”、柱子、新刚等几个小伙伴制作收音机的事情展开。“小眼镜”是几个人中知识最丰富的,所以由他来主导做收音机这件事,而其他几个人听他的安排,为他打下手,最后这个做收音机的小团队成功地做出来一台能响的收音机,当累得睡着的“小眼镜”早上醒来听到收音机的声音的时候,他欢呼雀跃,跑到房顶,大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听到他兴奋的喊声,我的心也跟着雀跃起来。

  电影中最令我感触的是那些小朋友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他们能自发地组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每个人出一个零件或者一点钱,通力合作去完成装收音机的伟大任务,这种团结当然不仅限于装收音机,在他们平时玩“顶拐”游戏的时候也能看出来。我很羡慕这种由大集体养成的团队能力,因为在当今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团队能力是下降的,并没有之前那么团结。人和人的距离没有之前那么近了,也不那么容易相信自己的小伙伴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小眼镜”照着新刚的“科学书”上的指示,就装好了一部收音机,当然这其中需要很多次的探索和尝试。“小眼镜”为了要到做收音机的材料,用了很多办法:配钥匙打开柱子他爸装鞋油盒的箱子、拔奶奶的鸡毛做毽子和小丽换吸铁石、从杂货店陈列柜底下摸钱...这些做法或许有的在今天看来不怎么光彩,但是发生在这些小学生身上,我就觉得他们特别有智慧,因为他们探索着采取行动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

  这群孩子的童年,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游乐场,但是却玩出了现在孩子没有的乐趣。电影结尾,柱子说,那部他们组装的收音机的声音是特别的,他一直不能忘记那个声音,那声音是比任何高级音响发出的声音都好听的。我想也是,费了小伙伴们一番心力组装而成的收音机,只要看到就会想起当年的故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