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416:晋纪(三)


      《<资治通鉴>研读》

        416:晋纪(三)


孙皓投降


陶浚想要征讨郭马,到达武昌时,听说晋军兵大规模攻入,立即率领军兵向东返回。在到达建业后,孙皓召见陶浚,询问吴军水军消息。陶浚回答说:“蜀地船只都很小,现在我有两万军兵,乘坐大船迎击,自己就能破敌了。”

于是会合部众,孙皓授予陶浚节钺,在要当发的前夜,部众全都逃走溃散。

这时,王浑、王濬和琅琊王司马伷都临近吴国边境,吴国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等人,全都奉送印节向王浑投降。孙皓使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遣使者奉送书信给王浑、王濬和司马伷请求投降。又给群臣书信,深深自责,其中说道:“现在大晋要平定四海,正是英俊展示节义的时期,不要因为改朝易朔,而丧失了志节。”

使者先送玺绶给琅琊王司马伷。壬寅日,王濬的水军经过三山,王浑派出信使要求王濬过去讨论下步行动。王濬下令扬帆直指建业,回复说:“风太大,无法停泊。”

这天,王濬的戎卒八万人,方舟绵延百里,鼓噪攻入石头城,孙皓双手反绑,抬着棺材,来到王濬的军门前投降。王濬解开绑绳,焚烧棺材,把孙皓请进营中。收缴其图书典籍,共攻占四个州,四十三个郡,五十二万三千户,军兵二十三万人。

朝廷听说吴国已经平定,君臣朝贺上寿。司马炎举杯流泪说道:“这都是羊太傅之功,可惜他已经不能亲眼看到了!”骠骑将军孙秀,是孙坚的曾孙,退朝后向南哭道:“当年孙策在满二十岁时,以一名校尉的身份创立基业,现在孙皓却举江南而放弃!悠悠苍天,这都是些什么人呀!”

在吴国没有攻克时,大臣们都认为不能轻举妄动,只有张华独自坚持认为肯定攻克。贾充当时上表说:“吴国不可能全部平定,现在正处在夏季,江、淮地方低洼潮湿,肯定会多生瘟疫,应当征召军兵返回,再作他图,即使腰斩张华也不足以谢罪。司马炎说:“这是朕的意思,只有张华所说和朕相同。”

荀勖再次奏报,说应当按照贾充表奏去做,司马炎不听。杜预听说贾充奏报请求罢兵,派人飞驰表奏力争,使者到达轩辕时,吴国已经投降。贾充惭愧恐惧,到宫阙前请罪,司马炎抚慰不再问罪。

夏四月甲申日,司马炎下诏赐封孙皓爵位为归命侯。

乙酉日,司马炎宣布天下大赦,改元为太庚元年,让天下百姓庆祝吃喝饮酒五天,派遣使者分别前往荆、扬等州抚慰,吴国的州牧、太守以下的官员全都没有更换,废除孙皓时期的苛刻朝政,全都从简易出发,吴国人非常高兴。


郭马起义


滕修征讨郭马还没有攻克,听说晋军伐吴,率领部众返回救援。在到达巴丘时,听说吴国已亡,他缟素流泪,返回后和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各自奉送印绶请求投降。孙皓派遣陶璜的儿子陶融持手书晓谕陶璜,陶璜流泪几天,也奉送印绶投降。司马炎让这些人都保留原来的职务。

王濬在东下时,吴城的守卫军兵全都望风归附,只有建平太守吾彦环绕城池固守,在听说吴国灭亡后才投降。司马炎封吾彦为金城太守。

当初,朝廷尊宠孙秀、孙楷,想要用来招纳吴国人。在吴国灭亡后,降孙秀职务为伏波将军,降孙楷职务为渡辽将军。

琅琊王司马伷派遣使者护送孙皓和他的宗族前往洛阳。五月丁亥朔日,孙皓到达洛阳,和太子孙瑾等人用泥抹头抹面,把自己绑缚起来,来到洛阳东阳门。

司马炎下诏派遣谒者解开其绑绳,赏赐衣服、车乘、三十顷田,每年赏赐钱谷、绵绢非常丰厚。封孙瑾为中郎,其他孙皓的各个儿子为诸侯王都封为郎中,吴国有名望的旧臣全都量才录用。那些跟着孙皓渡江的官吏免除十年的赋税,百姓则免掉二十年的赋税。

庚寅日,司马炎来到殿堂前的长廊中,大会文武中有爵位的官吏和四方使者,国子监学生也全都参加。司马炎召见孙皓和吴国投降的官员,孙皓登上大殿向司马炎叩头。

司马炎对孙皓说:“朕设此座席等待卿家很久了。”孙皓说:“臣在南方,也设置了这样一个座席等待陛下。”贾充对孙皓说:“听说先生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这是些什么刑罚呢?”孙皓说:“对人臣中弑其君和奸佞不忠者,都用这类刑罚。”贾充默然无语,非常惭愧,而孙皓颜色不变。

有次,司马炎随口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为什么灭亡国家。薛莹回答说:“孙皓亲近小人,滥施刑罚,大臣和众将人人不能自保,这正是其所以灭亡的原因。”

另一天,司马炎又问吾彦,吾彦回答说:“孙皓非常英俊,宰辅也非常贤明。”司马炎笑着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灭亡了呢?”吾彦说:“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被陛下所擒。”司马炎非常赞赏吾彦的说法。

王濬在进入建业的第二天,王浑也渡过长江,因为王濬没有等待自己来到,先接受孙皓投降,王浑非常惭愧愤怒,想要起兵进攻王濬。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于是事情得到解决。

何恽因为王浑与王濬争功,就写给周浚信笺说:“《尚书》以克让为贵,《周易》中强调谦让。以前击败张悌,吴国人失掉锐气,王濬这才借机进军,攻陷其城池。如果论功劳的前后,我们实际上行动迟缓,已经失掉了机会,没有成就大功,现在却想和人家争夺功劳。王濬忍气吞声,这会使夸耀功劳的浅陋做法兴起,我内心中认为很不可取。”

周浚在收到信笺后,立即劝阻王浑。王浑并不采纳,表奏王濬违抗诏旨不接受节度,诬陷王濬有罪。王浑的儿子王济娶了常山公主为妻,宗族党羽势力强盛。有关部门奏报请示用槛车征召押送王濬,司马炎没有答应,只是下诏书责备王濬不服从王浑的命令,违抗诏旨争功。

王濬上书自我辩解说:“以前受到诏书,命令臣直捣秣陵,又命令臣受太尉贾充节度。臣用十五天时间到达三山,看到王浑的军兵还在北岸,他派遣使者送书信邀请臣去他那里。臣的水军借助风势,直接捣毁贼寇城池,没有机会再掉转船只去见王浑。臣在日中就到达秣陵,傍晚受到王浑所下达的让臣应当受其节度的符令,命令在第二天十六日率领全部军兵包围石头城。另外,还索要我率领的蜀地兵士以及随我东下的镇南各军的确切人数。我认为孙皓既然已经归降,再返回包围石头城实属徒劳;何况军中员额怎么能仓促统计出来呢?凡此种种,都不是当务之急,所以没有立即执行,这绝非有意违抗圣命。孙晧众叛亲离,匹夫独坐,像麻雀、老鼠那样贪生,只是苟且乞求一条活命而已。但是江北的各部队不了解虚实,不早些来捉拿孙皓,自己造成了失误。我一到便能得手,却遭到怨恨与不满,还说什么‘包围贼寇一百天,却让别人摘取了胜利果实。’我认为,侍奉君王的大道就是:假如有利于国家,无论生死都要争取。如果顾虑别人猜忌怀疑而逃避过错责任,这是作为臣子不忠去谋求私利,确实不是圣明君主和国家之福。”

王浑又传递上周浚的书信说:“王濬军中得到了吴国的宝物。”又说:“王濬牙门将李高放火烧毁了孙皓的伪皇宫。”王濬上表回复说:“臣孤根独立,结恨于强势宗族。如果臣真的因冒犯君主而获罪,其罪责还可以得救;如果臣违背了权贵大臣的意思,那祸患就无法免除了。吴国的伪郎将孔摅说:去年二月武昌失守,我军水军马上来到,孙皓巡视石头城返回,他的身边左右都舞动刀剑大叫道:‘我们要为陛下决一死战。’孙皓心中大喜,认为他们肯定会这样,就拿出全部的金宝赏赐给他们。小人根本说话不算数,得到宝物转身就走。孙皓非常恐惧,这才被迫投降。投降的使者前脚刚走,孙皓的身边左右便劫夺财物,掳掠妻妾,放火烧毁皇宫。孙皓俯身逃窜,唯恐不能免于一死。臣到达后,派遣参军主管先去灭掉大火。周浚先进入孙皓的皇宫,王浑又先登上孙皓的舟船,臣进入的时间都在他们后面。当时孙皓的皇宫中,连张坐下的席子都没有了,如果有遗漏的宝物,肯定是让周浚和王浑先得到了。周浚等人说我聚集蜀人,不准时把孙晧送去,是想谋反。他们还恐吓吴国人,说我要把他们都杀掉,把他们的妻子儿女都掳掠走,希望吴国人作乱,以发泄他们的私愤。像谋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名,他们尚且用来加到我的头上,其他的诽谤与诬陷也就是必然的了。今年平定了吴国,的确值得大庆;但对于我自身,却饱受灾祸忧患。”


王浑争功


黄其军

  作于2025年10月25日(古历乙巳年九月初五)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415

《<资治通鉴>研读》414

《<资治通鉴>研读》413

《<资治通鉴>研读》412

《<资治通鉴>研读》4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