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醒来看到的第一条微信是Joanna给我的,问我如何找到人生的支点。我呆滞了半分钟,觉得这个一个很冗长也很系统的问题,我要慢慢爬格子。
于是忙碌了一天,到了夜深人静的现在,似乎是时候聊聊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其一,关于什么是人生的支点。
理想状态下,人生的支点应当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G点。比如古代入世的时候有功名利禄,出世的时候还有诗词歌赋,那么诗词歌赋就是他们的支点。但根据我短短23年10个月的生活经历,发现这一栗子不过是被浓缩过虚幻过的理想状态。现实情况下,似乎这个G点若隐若现似是而非。
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个G点是人。所以常常独自在角落里干巴巴地着急对象的事儿,思忖着我找到了一个叫soul mate的人,应该就找到了人生G点,从此酸甜苦辣有人分享,高兴加倍,悲伤减半儿。但经历了很多人之后,我发现然并卵。所有感情关系的形状都是相似体:每一个令我心动的人,都有独特的极美之处,而这份独特的极美之处将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主宰我的行为,让我半夜起来看窗外夜景,让我一脸痴呆对着镜子傻笑。但这个花痴神经恋爱症候群是会痊愈的:甜蜜的狂风暴雨过于之后,开眼的我渐渐看到更多的侧面,除了这份独特的令人心动的极美,我能看到对方的缺点然后开始互相埋怨,后悔,疲惫,恼怒,无奈,最终在一个炎热的午后,两人边吃着黄焖鸡,边讨论是不是该分手。To make things worse,反复几次之后发现如果G点是人,我宁愿一辈子打光棍。
后来我以为G点是一个事情,比如类似于兴趣爱好之类的东西。于是我暂时搁置了寻找虚幻soul mate的mission impossible,转而不断寻找更多的体验。有意思的是,我得到的结论是:兴趣爱好几乎和soul mate来自一个星球。比如,日本正规电影一直是我的兴趣爱好,直至今日我可以做到非日剧活粉说出来的日剧全部略知一二。但这件我长期活跃的兴趣爱好也有时让我心花怒放,有时让我昏昏欲睡。
于是我慢慢开始明白介个道理:人生的G点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的阶段性终点,它可能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事儿。但人和事儿只是外在的镜像,这个镜像映射出我自己的模样。我找到的G点其实源自某个阶段我自我探索的阶段性成果。比如,从人的角度而言,那个令我心动的人的独特的极美之处,不过是我对于外界的投射,那个人不过是孵化了这种映射。同样,从事情的角度而言也一样,自我探索的阶段性状况不同,导致日本电影这件事情对我时而心花怒放时而昏昏欲睡。
其二, 搞清楚了人生G点是什么之后,我们必须浅析如何找到他。我最近的想法可以归结为四个字:真空妙有。
有一次机缘巧合一个参佛学的uber师傅和我分享的,当时他举得栗子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见到佛祖要下跪?不是佛祖在乎你敬仰他参拜他,而是对于下跪的你而言,你懂的人生有敬畏。所以下跪是真空,敬畏之心是妙有。
所以我最近在找寻G点的时候常常抱着这样的思路看问题:工作的本质是为我的生活增加乐趣的,罗素说人们本来闲闲得很贱,有了工作可以体会辛勤的耕作和忙碌的幸福感。于是我尽力去享受工作带给我的乐趣:如果自我挖掘机显示,我是个喜欢挑战的人,那么尽力去寻找工作中挑战的部分;如果自我挖掘机显示,我是个亲和力很高的人,那么多和同事们打成一片谈天说地,工作八九不离十就好。这样一来,工作就是G点。如此这样一来,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成为人生的支点。
所以我的结论是:人生的支点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的阶段性终点。找到人生支点的方法是不断探索自我,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最后,你可能会说,亲问题还是没解决啊,如何探索自我呢?探索自我有哪些维度呢?这里我就要打个像广告了,来上合益的公开课呀!来学习合益的理论呀!谁上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