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平鹰嘴桃的经济效应想起
当看到连平鹰嘴桃上市时,乡村不少人也被鹰嘴桃的魅力所吸引,有的提出自已种水果的想法。自然我又想起那年到连平去摘桃的感受。 2016年七月我们一行十多人四部车,带着好奇贪玩爱美食的心态向连平上坪奔去。在信丰县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就到了鹰嘴桃产地上坪。硕大的桃不仅漂亮,因刚从树上摘下味道特别的爽脆清甜。在桃园忙乎了一二个钟,每家每户都摘了十多箱,可说是满载而归。回来时一路上大家对这次活动都是心花怒放,开心无比。
回广州后,我从经济角度评估连平鹰嘴桃的种植价值,其效应却让我长了见识,那是一个桃变出三层价值:赏花,摘桃,卖桃。这次上坪摘桃活动总消费中,其它消费与釆摘的桃子价值基本持平。这就是说,摘桃的消费旅游让桃子加倍增值。若再加上春节后游客赏花,其带动各业消费效应是十分可观的。据统计资料可知,平年一亩桃亩产在3000斤以上,丰年可达4000斤以上(有的可达6000斤以上),若按5元一斤计,亩产值最少有一万五以上(连平同学发微信给我说有些桃每斤20元左右)。那时摘桃是树下8元/斤,实际收益就更大了。对比邻县和平我家乡的猕猴桃就显得单一很多,旅游元素平乏,看不到拉动经济的旺财效应。
目前在广东山区开展种植经济作物有几个问题,土地观念,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等。要做好做实做出成效需要有综合全面策划: 一,必须全面规划,把它当作一项产业去做; 二,必须与旅游链接,形成产业链; 三,必须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近年来,年青人大都外出打工,许多地在丢荒,如何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发展经济是政府和群众的共同愿望。现在国家对农村土地权属进一步放宽,对土地承包权可实行流转,政策鼓励和支持无疑给农村经济发展带去活力,但实际的操作上还有很多障碍,一些地方小农意识与狭隘思维的原因,有些人宁可丢荒也不肯把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发展农村经济中的政策与思想认识问题还不能相向而行。土地流转中有三种思潮:主动型,被动型,保守型。其中保守型是拒绝流转的,如何解决好土地问题给现代农业打开通道至关重要。
对农村经济问题进行广泛讨论,认真探讨,在培养当地青年人创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城里的成功人士,让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开创新天地,引导人才下乡,资本下乡,知识下乡。让更多年青人树立敢想敢干改天换地的勇气,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立公心,为民造福,为建设新型农村,为国家现代化农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