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今年前9个月,北京、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10.7%。一些企业提出:调高工资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是不是与“降成本”的大方向背道而驰?工资增长过快,会不会促使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来降成本,最终不利于劳动者?
对此,人民日报的报道《降成本,该怎么涨工资》指出:降成本、涨工资两不误,关键是紧紧扭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牛鼻子,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实现劳资双赢。随后,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侠客岛”,进一步发文分析“是谁挡住了老百姓的涨薪路”。文章认为“既然经济发展了,为什么不能给老百姓多涨点工资,多增加些获得感和幸福感?”
涨工资谁都喜欢,国务院不久前发了叫《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很多媒体随即纷纷认为文件中提到的7大群体要涨工资了。人民日报此番继续“深度”讨论涨工资问题,大概也是此文件的影响余波。
“什么都涨,就工资不涨”,工资问题是最能引发民众痛感的,其中一个预设前提是,工资必须上涨,而且是所有行业哪怕是将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行业,工资也必须上涨。所谓“发展是为了增加百姓福祉”,虽然没写成“发展是为了涨工资”,但是有些记者就是愿意这样理解,并因此给涨工资的要求以“天然合理性”。
尽管平均工资绝对值一直在上涨,而且最近15年差不多翻了6番,但“侠客岛”的岛妹依然在工资增速上挑了刺出来——10%左右的工资增幅太低,因为在80年代中期这一比重曾高达60%呢。可是,你是愿意800块钱增加60%,还是愿意6万元增加10%呢?我这样比较当然很粗糙,因为没有考虑通胀,但是回应“侠客岛”的弱智文章已经够用了。
文章将工资上涨难的主要原因,归因于“财政拿走的太多”,以及为保持竞争力而“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真正给员工发工资的企业,则只是“当然也有困难”。而且,轻轻松松就给指了个超级简单的解决办法:“想减负,别净盯着咱那点工资,关键还得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财政拿走的太多”貌似有点靠谱,前提是不羡慕人家“全民免费医疗”之类;“人为压低工资”的阴谋论,是否存在不去说了,没有任何意义;就说劳动生产率,真的和涨工资有半毛钱关系吗?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工资就必然高了?或者说,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涨工资的根本原因?
观点的荒谬性在于,完全不懂得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不是来自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企业老板的善心。事实上,决定员工工资的,从来不是老板多拿一点与少拿一点,而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看得见的同事之间的竞争,更有与看不见的想要进入的准员工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不局限于某家企业、某个城市,而是日趋全球化。如果工资高到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企业只能倒闭或者换地方。
问题是,“侠客岛”不仅质疑工资涨得慢,同时也拿着“加剧贫富分化”的棒子,质疑某些优势行业工资增长过快。换句话说,工资涨得少不行,有些行业涨得多,她也认为不行。一方面鼓吹涨工资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那些生产率明显更高的优势行业涨多了,他又表示反对。
说来说去,都搞不明白工资到底是该涨还是该不涨;或者,只要不是“齐步涨”就不是真的涨?总不能说,因为传统媒体工资涨的少,所以其他工资涨得多的行业都是耍流氓吧?“对优势行业过快增长的工资水平不及时调整,只会让社会贫富分化更严重,埋下更多社会矛盾的引子。”这样的文字,看上去很可怕,竟然公然要求权力介入“压低工资”,难怪“侠客岛”会认同“人为压低工资”的阴谋论。
可能官媒记者的工资,从来都是领导说了算吧,所以他们以为所有人的工资,都是政府说了算。其实,工资水平从来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越是落后的行业越是涨得慢甚至还减薪,越是朝阳的行业越是对人才需求旺盛的行业越是工资涨得多。所以,笼统地讨论“是谁挡住了老百姓的涨薪路”其实毫无意义,这样的文章只会批量制造“受迫害者”,让他们将自身的困境理解为他人的迫害。
现实是复杂的,你的工资只能由你自己做主,一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受雇能力或者创业能力,一方面不要留恋自身行业过去的辉煌,眼睛必须朝前看。劳动生产率什么的和你没有关系,也没人承诺你的工资必须上涨。
面对官媒瞎操“薪”,请像上帝般微笑。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优酷自频道:书生香评,欢迎订阅。
欢迎观看和分享书生香评视频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