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了一场父母沙龙, 是关于情商方面的一些思维探讨。
说实话,我很喜欢参加这种父母沙龙。因为总是会让自己在育儿方面有全新的认识。
我们就之前的同理心,共情,倾听,和回应聊的时间比较多。一个有同理心,能够共情的孩子,往往人际交往也不会有问题,并且她(他)就具备了很多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一个高情商的人 就是一个让人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
我们还聊到了关于接纳和允许。期中有一项是带孩子踩水坑。
这几天,湘潭的雨没有停止过,偶尔停一下,地面还没有干,就会迎来一场新的降雨。那天,先生有时间接孩子放学。于是让先生给孩子买了一双她心心念念的粉色雨靴。
小冉穿上雨靴兴奋的提着鞋子回家了。大声的喊:“我有雨靴啦!我有粉色的雨靴啦!”晚餐过后,打这她的小伞在院子里找水坑。看到一个,就仿佛看到了宝藏。高兴的跳来跳去。像极了小猪佩奇里的画面,只差没有躺在水里笑了。
第二天,没有下雨了,吃过晚饭,小冉换上雨靴,打开门兴奋的说:“妈妈,踩水坑的时间到了。”打开门准备出发。
在小区的院子里,小冉找到水坑就开始了边跳边笑的模式。闲来无事,拿出手机记录了这个画面。发了一个朋友圈。
回到家,给小冉放水洗澡。打开朋友圈看到一长串的留言。有说我是一个心大的妈妈,不怕孩子感冒吗?有说我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妈妈,这样的游戏也允许。有点赞的,有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的,还有说要一起来玩这个游戏的。
我打开视频,反复看了好几次。真切的感受到了小冉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满足。同时,我也想象了一下,如果一群孩子玩这样的游戏,家长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突然就想到了很多埋怨,斥责,生气的画面。似乎接受孩子弄脏衣服打湿鞋子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
我将视频发到女儿幼儿园的班级群里,很多家长开始留言,有说玩过一次的,有说约定好穿雨靴才可以玩的。有说妈妈带去玩水,被阿姨各种崩溃责备的……总之,全然接纳这样的游戏的家长比朋友圈的留言要多很多。
可能正是因为本身幼儿园的层次不一样,家长的养育观念也相对开放一些,大家反倒容易接受孩子们玩水坑,同时也愿意去创造这样的环境。
我记得芳芳园长(女儿早教中心的园长)不止一次的说,小冉经常在家切菜炒黑暗料理,这种事情被小冉妈咪接受和支持,这种爱的滋养是任何说教都没有办法去比拟的。我在小冉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中能清晰的感受到她会中和自己的感受去努力缓解矛盾。这种应该就是情商班一直上下来的成果。
小冉做黑暗料理,踩水坑,无非就是多一些收拾的时间,多一些换洗衣服的工作而已。就像儿子三岁开始洗碗,我总是再重新洗一遍一样。有什么关系呢,让孩子参与到游戏的快乐里,有可能要牺牲和忍耐一下,守护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远比要求一个拔苗助长的灵魂要重要得多。
我们每个家长,面对幼小的生命,最原始的愿望是要他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从孩子上学开始,我们就赋予了太多我们没有实现的理想给孩子。沉重的书包,沉重的理想,在“我都是为你好”的话语中扼杀了自由,扼杀了本该属于孩子的梦想。谁愿意成就别人的梦想而斩断自己的羽翼?成年人都无法接受的事实,却在孩子们身上轮番上演。
很感慨,那份简单的快乐和富足仅仅只是需要一份允许和接纳。而我们作为父母那个单纯的愿望真的举手可得。
最后,感恩我的孩子们一直陪着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