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艰辛却幸福地十月怀胎;到小孩刚出生,看到含指熟睡的孩子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从孩子第一次生病化身热锅上的蚂蚁;到半夜会去摸摸是不是不喘气了的患得患失。一路走来遇坑爬坑,见招拆招。不知不觉,孩子上了小学、考了中学...
才知道“ 有一种怕,叫最怕学校打来的电话 ”
“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有时候感觉不是生了个孩子,而是生了个老子。但不论经济实力、不论学历背景,都面临多多少少的教育问题,教育孩子都已经成为家长人生重要的课题之一。
但是,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发现,网络中海量的文章和技巧对于我们并不适用;身边长辈朋友的方法也不敢苟同。这些方法技巧看起来道理正确、逻辑清晰,但是用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效果。
近日引爆票圈的一个公众号,受到“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家长的追捧,我作为一名家长兼新媒体从业者,来带大家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自媒体竟引起如此的渲染大波,顺便踩下热点。
一、先来看看票圈的效果
(1)集赞神器
(2)原来大家都知道,还是转发晚了...
接下来,我们一步步来看看这个公众号到底有什么魔力!!
二、中国第一家“以孩子为导向”的教育自媒体
看了那么多教育文章,依然教不好孩子,成为无数家长对于教育类公众号的印象。
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教育理念并没有标准,不论是虎爸虎妈还是自由放养;是鼓励教育还是挫折教育;是规划教育还是引导教育。无论哪种教育理念,我们都不难找到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可见没有最好的教育理念,只有最适合的教育理念。
但是反而,很多家长把专家、媒体上的一些教育理念奉若神明。甚至发现方法技巧不管用的时候,还在怀疑是自己哪里没做到位。却不相信最了解孩子的自己。因此,最好的教育理念是结合自己孩子的长处进行量身定做的。当一个方向走不通的时候,我们要换条路,而不是拼命的撞墙。如果有标准的教育理念,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教育问题。
子吟认为:教育不沟通,如釜底抽薪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而且良好的亲子关系,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的观点;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让孩子的学习效率更加的高涨。
致力于在无序中找到规律,子吟始终相信教育是有规律的。虽然教育理念没有标准,但亲子关系的打造却有迹可循。只要掌握规律和技巧,每位父母都可以做的很好。
那么之所以会出现教育问题,是因为家长陷入了“成人思维”。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使用语言和孩子沟通。导致因孩子与家长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角度,而产生代沟,阻碍了教育的顺利进行。
子吟,以“ 孩子的视角,是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为教育理念。以“ 了解孩子>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为教育方法三段论。
三、子吟最大的亮点
我关注“子吟”这个被热议的公众号后,看到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采访孩子的视频”。
看了几期的视频,发现视频里面孩子说的话和平时在家说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的呀!原来才知道,这些事情孩子的想法是如此出乎意料;父母的某些行为在孩子看来竟然十分幼稚。有些想想心酸,有些也令人啼笑皆非!我把子吟告诉朋友,朋友看了之后,也天天和我聊起孩子的想法来了...
事后我根据看完视频的感受,和孩子聊了聊,发现孩子比以前更愿意交流了!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意外惊喜。而且在公众号上,可以把想问孩子的问题,想听孩子说的话告诉子吟,子吟会进行采访与信息收集。
四、摆除教育上的“病急乱投医”,注重契合与实用
身边很多为人父母的朋友也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希望能够对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有所帮助。但是,朋友们发现很多文章干货听起来洋洋洒洒很有道理,但是用起来却是难以操作,孩子根本不买账,亦或者即使买账,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而这些方法不实用的主要原因无非:
(1)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适用;
(2)家长用了错误的方法表达出来。
看了一下子吟上面的文章。大概每周出一篇如何与孩子交流类型的干货文章,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一个教育场景在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但是就是每周只有一篇太少了。我看后,觉得这些技巧,不光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用,包括在人际交往上以及工作上也有用处!
而且每篇文章中的教育方法,都注明了方法的“ 使用前提 ”、“ 孩子表现 ”以及“ 效果预期 ”。这点想想还是比较贴心的,但是就是产量较少,希望可以提高产量。不过听身边的朋友说,看了子吟的文章后,才知道原来很多教育方法是有前提的,pass掉了很多老旧和不适合的教育方法。
五、家庭教育中的“ 隐形爸爸 ”
爸爸不参与带孩子,带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恐怕是不少中国家庭的常态,也是相当多妈妈觉得带孩子累得不行的重要原因。
经过和子吟相关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信息,顺便聊了两句,他们认为教育是两个人的事情。
告诉我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老外刚来中国的时候:以为中国大都是单亲家庭呢。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爸爸,不流行陪小孩,在家就是忙着接电话、看电视或者上网,就像邻居家叔叔,偶尔逗小孩玩一下。
中国爸爸都是“ 隐形爸爸 ”,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扮演的是打酱油的角色,往往只给孩子看一下自己忙碌的背影,属于“ 在线隐身 ”那种,能好好陪孩子的爸爸太少了。就好像对于孩子,男人只需要出一颗精子,其他什么责任都不用负了。可是,养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责任啊。
对于女儿而言,“ 隐形爸爸 ”毁掉的,是她对男人这个性别的正常认知,以至于她们在婚恋关系中,容易走极端。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男性形象,被父亲冷落的女孩,失去了了解男性的第一机会,所以内心深处,她们要么对男人充满好奇,从而过度依赖男人,死缠烂打。;要么跟男人接触时不知所措,甚至换上男人恐惧症。
对于男孩来说,长期父亲缺席,会变得特别黏妈妈,到三四十岁还是妈咪boy,一辈子都无法完成心 理上的断奶。基本上没有一个爸爸会希望自己儿子变得很娘,但他们不知道,现在中国男孩越来越女性化,部分原因就是父亲的缺席。
不要等到孩子伤痕累累,才给他拥抱。
不要等到孩子变得疏远,才想起陪伴。
子吟上每周会有一个爸爸必须参加的亲子活动或是一个DIY家庭亲子活动小策划,果断套牢爸爸们参加,哈哈!
END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正确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即使出现了偏差,孩子仍旧能很好的成长;家庭教育出现失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即使再给力,孩子的成长仍旧会有很多问题和波折。教育是艺术,让我们用艺术的巧妙引导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