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声名远播的小说。几个月前在网上看过一些文字。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感觉是不一样的,没耐心看下去,感觉是高中生的游戏,小小年龄就生呀死的,忒没劲儿。当时的自己是“无知者无畏”,心里想的是:不喜欢!
因为对日本文学一直抱着偏见,川端康成阴柔、渡边淳一慢条斯理讲婚外情、青山七惠纤弱。逼仄的的岛国环境、稀缺的资源让这个民族的人心发育不良,性、死亡、精神病常常是他们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连AV都拍得全世界的人自叹不如。所以,我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个民族的文学作品“阴气”太重。
今天想来,其实是我认识逼仄。我估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村上春树的作品,更有意义?是细节里展现了细腻、丰富、深刻的人性。
在下午出门的间隙和晚上把《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年之礼》看完了。有几点认识:
第一、死亡、性、精神病、同性恋依旧是村上春树的拿手好戏,但这只是文学借以表达看法的外在形式,写得也不极端。多琦作就是一个很“正”的正人君子。也唯有这样的一些看似特殊的外在形式才能发掘人的精神共性。
第二,主要还是反映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自我认知、心理伤痕对人无孔不入的影响。应当和《挪威的森林》差不多?
第三、看到一个叫“赤”的家伙毕业后做精英人才的培训,他的理念(对人心理的掌控)我觉得来自于《乌合之众》,是利用了人的群体心理。
第四、整本书的主题还是很积极的,唤醒人对自己的自我认知,自信、勇敢地追求爱和美好。压抑和过分地自尊常常会坏事。当然也饱含其他很多东西:比如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