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标准化的教育制度有很多的弊端,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严格遵循学校安排的教育计划会产生很大的风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标准课程的学习上,会造成自己学习的自由度不大,让人成为单纯追求高分的“学霸”;但完全不适应学校的教育,沦陷在无休止的娱乐中,又会让人成为“学渣”。
在作者采铜看来,学霸选择依从,学渣选择逃避,对一个有抱负的学习者来说,成为“学霸”或“学渣”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的问题在于,无论学霸还是学渣,都没有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
所以,最关键的转变,是要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进而从学习者转变为探索者。你应该以创造为目标,这不仅能促进你对知识的深层掌握,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你的潜能。
《精进》一书给大学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充分利用学校的平台资源
学校的资源绝不仅仅指它所提供给你的课程和学分,还包括图书馆、老师、学长学姐等社交圈。
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面对史无前例的世界教育资源大开放,比如各个高校的公开课、电子图书馆、学术论文数据库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以机会,这为年轻人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我们想学什么,要学什么,基本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资源。但首要的问题是,明确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要学什么。
不怕失败,主动试错
大学期间我们有宽松的环境和充裕的时间,即便是出错了,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相比工作后的试错成本,大学是一个人人生中试错成本最小的时期,大学生要抓住这个时期多多尝试,不断试错。
评估自己智力资产价值
自我教育者要定期审视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特别是实践中的价值。当然,我们不能过于功利,只学实用功利的知识,而拒绝大众认为的“无用之学”。为了避免“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尴尬情况,我们要看出象牙塔之外的世界,要保持对现实社会世界的敏感性,观察和发觉市场上有较大应用价值的知识,学习它,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驱。
虽然采铜在此强调了应用类知识的重要性,不过笔者也想在此强调,其实目前中国大部分的读者,特别是工作后比较忙碌的人士,对“无用之学”是没有太大兴趣的,因为它们读起来似乎没有意义。其实,我们可以把实用类的书看作工具,把素养类的书,比如科学、艺术、哲学、社科等知识看作原料,如果你只有工具而没有原料,怎么可能做出一桌美食呢?比如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不行,就只去阅读沟通方面的知识,而事实上,即使他沟通能力大增,也仍然可能陷入社交困境,因为他的问题可能在于他根本没有可说的东西,比如和约会对象看完科幻电影,他懂得要如何表达才显得有趣,但问题是他对物理科学一点都不了解,所以他所学的沟通技巧的可用意义并不大。因此,我们要清楚自己缺乏的是哪类知识,实用类还是素养类?还是两者都要补充?
以创造为目
大学里,分数不再单单是对你考卷成绩的衡量,其他一些创造性活动也会为你加分,比如参加创意大赛、撰写研究论文、搞搞小发明等。以创作为目的,不仅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能大大的挖掘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