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推送还好,一发推送就掉粉!
2017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很多企业新媒体从业者会发现,现在的新媒体越来越难做了。微信公众号头条打开率不足5%,甚至有些公众号的粉丝出现了负增长,把这些问题总结下,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企业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变成了《从入门到放弃》,减少预算,要求变现。
2.新媒体要同步的平台太多,20%的时间在写内容,80%的时间在琢磨标题
3.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唯一不变的是发一篇文章掉一片粉,做梦都在掉粉。
4.处理的事情越来越杂,左手直播,右手社群。但对自己成长的路径很迷茫。
那么,作为企业的新媒体小编,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突破瓶颈呢?本文将分三个部分阐述:
1.看清新媒体运营的现状及趋势
2.企业对待新媒体的二次认知
3.新媒体从业者技能get指南
趋势
2017年,各媒体平台的玩法
2017年是泛新媒体时代,意味着新的一些机会,我按照平台维度,简单说下各个平台玩法及需要避免的误区。
1.微信:重启
(1)整体流量稳定,但粉丝打开习惯严重下降下,微信公众号分发入口可能进一步变革。目前搜索入口出现了朋友圈精选等,但入口太深。如果出现新的变动,第一时间follow。
(2)微信公众号的马太效应并不会加剧,大号面临问题更多是营收与体量的平衡。
(3)小作坊式(1-3人)个人公众号崛起势头仍然凶猛,并将瓜分大半长尾流量。
(4)给别人打广告会越来越难,自己卖货会变得主流。
(5)随着订阅号更名规则改变,企业和个人间的账号买卖会兴起(当然这是微信官方不提倡的,要注意合理的粉丝转移)。
(6)小程序传播对于有线下门店的企业是个机会,同时也开启了以社群而非朋友圈的微引爆时代。
2.微博:转移
(1)与微信的“老龄化”趋势不同,微博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一线城市用户集中发声,二三四线城市用户观摩追星。
(3)从事件传播角度,前几年一般都是微博引爆,微信沉淀。后续可能改写,微信引爆,微博二次引爆。最显著的额例子就是罗一笑事件。
(4)从形势看,微博运营包括投放,从图文会逐渐往短视频(秒怕)和直播(一直播)转移。
3.其他自媒体平台:分化
(1)自媒体平台会分化出不同的调性,比如今日头条偏娱乐,一点资讯偏文艺等。
(2)自媒体平台将从纯内容分发,会逐渐尝试粉丝的深度聚合形式。
(3)自媒体平台内容图文依然是主流,但短视频比例将会提高。其提高速度和4G资费降低以及用户养成习惯有关。
(4)直播纯靠颜值起量会趋弱,更加注重才艺等方面,且趋于工作室,流水线型生产。企业直播会形成差异化。
认知
企业新媒体怎么脱颖而出
拥有新媒体账号已经是企业标配,但是初衷可能需要改变。有的企业最初建立新媒体账号,是为了品牌传播,有的则是为了舆情监测。而有些则是为了跟风占坑。随着企业的发展,产品形态的进化,也是时候进行二次定位了。
一、企业新媒体究竟要做什么
1.微信:猥琐发育,别浪
企业对于微信的定位,一般分为三种:传播、挣钱、提供服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基本上会设置某一项为最重要的指标。
(1)传播:三不唯
对于传播层面,无疑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也可以做舆情处理。写出10W+,制造病毒传播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但企业要做到三不唯:
不唯微信论:所有的CEO都玩微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用户都用微信,要做到因地制宜。有些人群如初中学生,在qq的居多,所以显然需要看重QQ公众号/空间的传播,防止造成刷遍朋友圈的假象。
不唯阅读量论:阅读量基本上取决于:粉丝基数、文章质量、文章扩散系数。这三者并不是绝对正相关的,要做到科学评判,而不是看绝对值。百万大号轻松10w+,并不一定是内容,而是基数太大。养生号轻松10w+,并不是文章质量好,而是人群扩散系数高。有些名人KOL文章阅读量低,但是照样收很高的广告费,因为文章质量好,粉丝精准。
不唯热点论:想要提高传播量,要么造热点,要么跟热点。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自己专业相关领域去跟,要有态度的去跟。另外也不是什么热点都可以跟,比如之前优衣库事件,盲目跟风会反而会伤害品牌。
(2)挣钱
对于挣钱,媒体界活化石keso曾说直接的商业、最好的商业,与其扭捏的靠三方广告,还不如卖货来的更加直接。当然,做好粉丝的背书是关键。
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留好后手,现在一些大号,例如逻辑思维等纷纷做起了APP,虽然迁移的成本高,但是万一不小心,弄个封号,真是毁于一旦。
(3)提供服务
对于第三点,提供服务只是手段,一般都是freemium模式。当然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在微信上,服务号虽然已经拥挤不堪,但是机会仍然有。
小程序是一个机会,但是其应用场景还是线下居多,传播层面也受到限制。可以占坑,但目前不要期望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