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笔:《社会性动物》

书名:《社会性动物》。

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

人们为什么有从众的倾向?长期看电视的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戒烟的人为什么总是会失败?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可这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呢?蚂蚁、蜜蜂、猴子也是社会性动物,那人类与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社会性动物》这本书就是研究人类的种种行为和思想。

本书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埃利奥特·阿伦森,他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也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著作奖。


本书的出现,也是一个机缘巧合。当时的埃利奥特,是得克萨斯大学的教授,他受邀去一个地方呆一年,并且享有全职薪酬。在那个美丽的小山丘上,埃利奥特反思了自己曾经上课时讲的话,说社会心理学是门年轻的学科。这无异于向学生承认这门学科,没有办法用现有研究成果解决世界的问题,这其实就是推脱责任,回避风险。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作者决定写下这本书,并且明确地说明了写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阐明社会心理学研究,有可能帮助我们理解、甚至解决困扰当代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人时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


我们绝大部分人无疑都是社会性动物,但是社会是怎么给我们带来影响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社会心理学。


大家可能会好奇,社会心理学到底是指什么。其实,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很清晰,就是他人真实的、想象的或暗示的存在,对我们的思想、情感、信仰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影响他人的科学研究。


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大家读着读着可能就会觉得,这些还需要研究吗,我早就知道,或者我父母、长辈早就告诉过我。


但事实上,我们这种感觉的产生,完全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事后聪明偏见。事后聪明偏见就是指,一旦我们知道某件事的结果,往往就会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就好像我们看某场比赛结束后,心理多多少少会产生“我早就知道他会赢”的心态


当然,社会心理学不会只讲一些大部分人已经了解的事实,还有帮我们改正一些错误观念,比如那些人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结果却与现实恰恰相反。例如,很多人会认为,那些做错事而受到惩罚的人,惩罚越重他们越会惧怕,越会停止某种行为。但实际上,面对轻微惩罚威胁时,人们会讨厌被禁止的行为,可如果惩罚过于严重,反而会让人们被这个行为吸引。


当然,这只是社会心理学中一点点理论,在进一步了解社会心理学前,我们首先要意识到,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与化学、物理、生物一样,所以它也需要依据科学方法。一旦我们涉及到科学方法,就需要面对我们自己的偏见。


那科学方法都会有那些过程呢?


首先是观察,比如你发现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听到身边人说话都是善意更多一点。观察过后,我们就需要猜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个猜测要是合乎规律的,之后就把这个猜测设置成可以检验的假设,最后就是设计实验,把这个假设证实或证伪。


举个例子,美国的肯尼迪总统在位时,曾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犯错之后,他在民间的声望反而上升了,人们更喜欢他了。这不得不让人们好奇,这是为什么,作者身为社会学家,更是如此。


所以作者做了一个可以导致这种转变的猜测,那就是因为肯尼迪之前几乎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英俊、能干、机智、热情,而犯了错之后的他更受人亲近,是因为犯错让他有了人情味儿,拉近了他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再根据这个具体时间,进一步设立一个关于这种现象的假设:犯错会增加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的受欢迎程度。


最后再来设立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让社会学家控制无关变量,实验里唯一的区别,就是错误的确切性质和犯错误人的类型。在这种简单的情况下,就可以证实我们之前的假设是对的,那就是近乎完美的人在犯错后会变得更有吸引力,而普通人在犯了同样的错后,吸引力会降低。


好了,在了解完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后,我们开始继续来研究,人类这个社会性动物。


从图库选择图片


我们想要研究人为什么是社会性动物,首先要看看社会认知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社会认知呢?


说白了,社会认知就是“社会大脑”,也就是关注人们如何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人们如何解释、记忆、预测、作出决定、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为什么这些过程经常会产生错误。


人类是采取小型狩猎采集的群体,所以进化的时候,人类的大脑会以此为方向,让人们倾向于合作和互相关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复杂,曾经进化的某些大脑里的机制,现在会导致我们固守偏见,做出错误的决定。


而我们自诩的人类的理性、事实和批判性分析,其实都是为了证明我们已经看到、感觉到或是相信的东西。



从图库选择图片


虽然人们确实一直都努力的做着正确的事,让自己的生活减少痛苦、享受快乐,就像哲学家杰里米·边沁说的:“人们会通过权和事务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来确定事物的善恶与对错。”但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认知吝啬者。什么叫认知吝啬者呢?认知吝啬者就是说,我们总是寻求保存认知能量,并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处理的方法。


不过,这也不怪我们,比较想要完全理性,首先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是我们可以全知且没有偏见的进行观察,也就是我们需要有上帝视角,这基本上不太可能。第二点是,即使我们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有用且科考,我们也不可能有时间对所有事情都进行全面分析。


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过度利用已知信息,来避免去搜集更多信息,或者直接根据直觉去做决定。


不过,每个人选择的思维各有不同,这也导致了每个人面对同一件事做出的选择是不同的。那我们思考的思维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人都说,我们刚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日后有怎样的思维和能力,要看后期的培养,也就是现在鸡汤文里常说的:“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类各个方面都会受遗传因素影响,但我们也不必气馁,因为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确实可以增强或改变一些我们的技能。


如果非要打个比喻,那就是我们的思想,其实更像一张草图,它不是从零开始的,但我们却可以对已经存在的东西加以细化,进行修正。


当然,在后期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做出一切行为和改变的,最主要的社会动机,就是归属感。但因为人们对归属感的疯狂追求,人们一旦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情,就很容易变得做事疯狂扭曲,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恐怖分子这样的组织存在。


除了思想的进化过程,我们在生活中,最常做的事,就是感知与解释各种事情。比如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理我?为什么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这就是因果归因。


一般情况下,归因理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性格归因,它主要与个人的典型人格有关,另一种就是情境归因,主要看当事人所处的情况。


不过因为我们性格的不同,所以我们会过度使用其中一种类型,导致归因错误。特别是在后面一步解释问题,不同性格的人会有很大差别,这也影响了人们的控制感和幸福感。


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乐观性格的人会说“这次考砸了没关系,下次我一定会努力,提高成绩”,而消极性格的人会解释”我数学不好”“我没有努力”等等。


这种机制,会创造一种自证预言,当我们对一些行为作出最初归因后,就发挥了作用,然后在最后以某种方式确认它。


当然,人并不是非理性的,人只是有能力变得理性和非理性,即使我们有这些认知偏见,让我们成为认知吝啬者,我们依旧是向往善良、聪明、明智的人,一切都在尽量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当我们所做的事不明智、不理性、不善良的时候,人也会进行自我辩护,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内容。


从图库选择图片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名叫萨姆的男子被催眠了,于是他凌晨4点的时候,穿上雨衣雨鞋,拿着雨伞走出了门,从来不喝酒的他,特意去了八个街区外的商店,买了波旁酒。


当他再次回到屋子的时候清醒过来,面对朋友提出的种种质疑时,却不断地进行解释,试图说服自己和朋友,他做的这些事情是有道理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比如在印度有个村庄发生了地震,而离这个村庄有一段距离的周围村民们,虽然并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险,却纷纷传出一些谣言,比如:接下来某一天将会爆发洪水、地震等等灾难。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非常害怕,但事实上没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害怕,所以就自己制造了恐惧。也是因为这些现象,社会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就是说,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不一致的认知,当然,认知包含了观念、态度、信仰和观点,当这种情况产生,人们就会变得不理智,试图用各种解释联系两种不一样的认知。而这种不理智,会影响人们了解基本事实,或者阻碍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



从图库选择图片


那么,都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我们认知失调呢?


首先,是当你需要做决策的时候,当然这个决策是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比如你要拿出自己几乎所有积蓄买一套房,买一辆车。其次,是你做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决策,比如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了拿到一个好成绩作弊或者撒谎。最后,你犯了一些错误,伤害了他人,或者自己觉得很残忍。


不过不要担心,想要解决认知失调问题,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解决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通过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防御和失调倾向;第二个方法,是认识到即使我们做一些愚蠢、不道德或伤害他人的事情,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自己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愚蠢的、不道德的或残忍的人,因为一次奇葩片不等于你成为了一个骗子,除非你不断地进行自我辩护;第三个方法,是通过培育强大的自我,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错误。


除此之外,认识到认知失调这个机制,对我们与他人沟通时也有帮助。比如著名的登门槛效应,就是利用了人们认知失调这一点,你只要获得了一次小帮助,就有机会获得这个人更大的帮助。因为当他帮助过你一次,就会为帮助你一次小忙找寻理由,认为你是个值得帮助的人,帮助你更多。


或者,当你有两个孩子,大的孩子喜欢打弟弟。此时你有两个选择,那就是严厉惩罚和轻微惩罚。这两种都会让大孩子感到认知失调,但效果可能㛑完全不一样。如果你给他的惩罚非常严厉,当他有打弟弟的冲动,却没有做时,他会思考:他不打弟弟妹妹,是因为他一动手,就会受到严厉惩罚,可一旦离开了你的视线,他就还会动手。但如果你的惩罚略轻,大孩子有打弟弟的冲动,却没有这么做时,因为没有充分理由,他就会自我说服:他其实也不那么喜欢打弟弟,打小孩一点也不好玩。


好了,关于自我辩护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看可能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那就是从众心理。


从图库选择图片


现在一提起“从众”这个词,很多人可能都嗤之以鼻,毕竟“从众”就代表着没个性、没思想。但如果我们要换一个词语表达呢?


我们把从众者换成“团队合作者”,把非从众者换成“叛经离道者”,那你会更喜欢哪一种人呢?


其实,正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会一直在个性相关的价值观和从众相关的价值观中纠结。


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是会更倾向于喜欢从众主义者的,因为人类正是这样进化过来的,这也是人类的进化优势——牺牲个人愿望与他人和谐共处。


当然,这并非说从众就是正确的,其实说白了,从众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的改变,受到了来自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真实或想象的压力的结果。


从众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归属,一种是信息获取。归属,无疑是我们通过表达和别人的相似性和思想上的亲近,来保证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信息获取,则是因为别人是有价值信息的来源,或者因为与别人差距太大令人感到不适。



从图库选择图片


不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群体,从众的程度也不一样。影响人们从众程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这七点:


第一点,是榜样的声望与受欢迎程度。当信息模糊不清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像那些看起来行为、外貌等可靠的人保持一致。第二点是一致同意,也就是看其他人是狗都持有相同意见。第三点是表态,通过诱导一个人对他最初的判断作表态,就会减少对群体压力的顺从。第四点是担责,是否承担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也会影响你怎样对待群体压力。第五点是自尊与安全,自尊较低的人和在群体中安全感较低的人,会更容易屈服于群体压力。第六点是年龄,我们更容易像同年龄段的群体屈服。第七点是群体性质,如果我们所在的群体是公认的专家,或者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在职业、年龄、种族等重要方面相似,我们则更容易屈服于群体压力。


只有我们了解这些从众背后的心理和行为机制,才能理解从众背后的心理运作机制,才能够改进人们的决策方式,当“从众”让众人犯错时,我们能够及时改正。


从图库选择图片


因为人处在社会中,所以会无意间成为各种各样群体中的一员,有了不同的群体,自然也就有了偏见。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偏见,偏见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偏见是人类经验中最常见和最令人不安的固定习惯之一。


但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偏见。偏见其实一直都存在,并且永远难以消失。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就在潜意识中明白,在危险的世界中,对陌生人保持警惕,会让我们更容易生存下来。


偏见会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会伴随时代的变迁而循环,它其实是一个可区分的群体对另一个可区分的群体中的所有成员的消极态度。偏见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上的、情感上的、行为上的。


我们先看看偏见的认知成分。偏见中认知上的部分,其实是因为获得了错误的信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会让我们只关注一个特定群体的整体特征,而忽略了里面个体的差异,就比如小时候大部分人总认为,学艺术的学生,都是成绩不好的、爱调皮的“坏学生”。当然,刻板印象也并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就比如“亚裔学生”在欧美人眼中,就应该是聪明、勤奋、数学优秀的。


但即使是积极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是有害的,这会让承受刻板印象的群体中,那部分不具有这个特征的个体,倍感压力,并且受到不公平待遇。


其次,是偏见的情感成分,直觉和仇恨。情感是植根于抵制理性论据的直觉的。这也是为什么偏见很难被改变的原因。单纯的刻板印象很容易被事实和逻辑推翻,但有了情感的存在,就会让抱有偏见的人们,无视那些与他偏见不符的信息。


最后,是偏见的行为成分,歧视。偏见会导致那个受鄙视的群体的成员,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比如社会调查研究,肥胖的人比苗条的人就业率更低,升职率也更低。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偏见呢?作者把导致偏见产生的基本社会心理原因,分为了四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图库选择图片


第一种是经济和政治竞争或冲突。因为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无论是利益还是地位,支配群体都会试图剥削少数群体,双方目标的冲突,就会加深偏见。


第二种是替代性攻击,通俗点说就是“替罪羊理论”。我们会把难以解决的麻烦,或无法反击的挫折,归咎于无辜和无能为力的人。


第三种是自我形象和地位的维持。我们都需要为我们的行为和自我意识辩护,当我们处在强势地位,就需要为我们对弱势群体的残忍找到理由,来证明自己是正义的。而当我们的地位较低,则需要压迫另一个少数群体,来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维持自己的地位。


第四种,则是从中导致的偏见,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很多人只是按照所生活的地区准则来行事。


最后一种,偏见也可能是因为社会制度的法律和习俗。比如以前的基督教规定同性恋是犯罪的,那当时的人们,自然就会对同性恋抱有偏见。


虽然这么多种原因都会导致偏见,但想要解除偏见,我们其实只需要做两步,第一步是解除和熟悉对方,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通过合作和互相依存减少偏见。


其实,正如曼德拉说的,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肤色、背景或宗教信仰生来憎恨他人。人们只是学会了恨,如果他们能学会恨,便可以学会爱。因为艾比爱的对立面来得更为自然。


我们学会爱,自然也就减少了偏见。


从图库选择图片


那什么是爱呢?我们为什么会互相吸引?爱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其实,在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被满足后,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就成为了最轻有力的动机。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我们生存,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包括朋友与爱人,我们在选择这两种亲密关系时候,会有五种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我们会更喜欢生活在离我们较近地方的人;与我们相似的人;喜欢我们的人;具有吸引力的人和选择的悖论。


前四种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选择的悖论呢?这其实是近现代社会或者说现代社会才逐渐出现的一种情况,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这就会阻碍我们作出决定,因为选择足够多,总会让人觉得“我可以获得更好的”。无限的选择让我们把现实和幻想比较,但现实永远比不过幻想,这就导致最后人们可能一无所有,这就是现在的人类更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选择了一个人后,我们就会进入一段亲密关系,而在种种亲密关系中,最神秘的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爱情,那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怎么维持爱情呢?



从图库选择图片


其实,爱情分为浪漫之爱、伴侣之爱和完美之爱。浪漫之爱,就是激情+亲密,而伴侣之爱,则是亲密+承诺,只有完美之爱,包括了激情、亲密和承诺。


大部分人的爱情过程,都是从浪漫之爱过渡到了伴侣之爱,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觉得爱情无法保鲜的原因。


不过激情褪去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在爱情中,我们却可以减缓激情褪去的进程。想要不破坏亲密关系,我们就要保证与伴侣公开、真诚且真实。


我们要在亲密关系中,学会坦率的谈话,说出的自己的情感和心事,而不是对对方加以指责、挖苦或嘲笑。有效交流要表达情感而不是看法。什么意思呢?说“我有点愤怒”是表达情感,说“你是个混蛋”则是看法。


我们不应该对对方抱有过度的期望,我们只是凡人,如果你能摆脱不切实际的期望,相信你一定会获得一份满意的爱情和美好的婚姻。毕竟,你所能得到的爱,只能等于你能提供的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13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82评论 3 3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84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0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0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0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59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21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8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9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93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