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策略》心得4
(2020年2月5日分享第142篇)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很多年,但是很多老师在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压力下,仍然无法做到“授人以渔”,而只是单纯的“授人以鱼”,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依然习惯于跟从老师、依赖老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并不是不需要了老师的教,自主学习不能脱离老师的教学而存在,老师是教学形式和学习形式的“设计师”,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总导演”,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改中,有许多老师不敢放手,不信任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任务,仍然以讲授式为主。也有些老师,采取了放羊式教学,反正是让“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那就干脆不管,全部由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说由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俗话说,最简单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老师最容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说老师不用备课了,老师不用讲授了,而是对老师备课、讲课要求更高了,对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了,这也是许多老师不想投入到新课改中来主要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新课改是让老师轻松的,是让学生自学的,是能够快速提高成绩的,正是他们对新课改期望值太高了,所以落差感、挫败感特别强烈,以至于他们认为新课改不可信,新课改不可行,最终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新课改,宁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人打着新课改的幌子,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依然做着“应试教育”的事,走在“老师讲授为主”老路上。
新课改中,不是老师不重要,而是老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老师的引导功能更重要了。因而,老师折的任务是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生观,放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来指导学生学习,积极引导,为学生创设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老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表现为要建立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师观。作为老师必须要清楚教学的本质——教和学是教学的双边活动,是交流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和探究的过程,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新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权给学生,让他们想、说、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相信他们都有成功的可能。课改中的老师有全局观、大课程观和全科观。老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掌控者”。
新课改中,老师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必须要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的尝试,应用到课堂上和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