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啡肽驱动

尹烨在《此念.成长》节目中,提出了几个我非常感兴趣的概念:沉浸式学习、互相提问与启发式学习,内酚酞驱动。内酚酞与多巴胺有什么区别?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跑完一场马拉松,


感觉很高兴,自己很牛逼,很有成就感,这种感觉是内啡肽造成的。


你跑完一个10公里,


但是还没跑爽,你还想继续跑,感觉意犹未尽,这种感觉是多巴胺造成的。


事实上,很多事情都可以让你产生多巴胺,比如吃甜食、睡觉、打游戏...或许做这些事情时,你体内的产生的多巴胺要远比跑步产生的多。


但内啡肽的分泌却需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时间。现在一般认为,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比如健身、跑步、越野、羽毛球等,运动 30 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内啡肽的产生很吝啬,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体力和精神双重努力,它带给我们的欢愉,宝贵而稀少。


简单的说就是:多巴胺让你跑了一次还想跑第二次、第三次,一场一场比赛,接二连三的报名。


内啡肽让你越虐越开心,不虐浑身不爽,享受不断突破的成就。


二者缺一不可,让你就算意志力、执行力没那么强大,也可以继续跑下去。


学习不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把学习变成快乐是一种本领。也是内啡肽产生了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