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丝细细密密地飘着,像极了奶奶织毛衣时漏掉的针脚。我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小区里尚未撤去的节日装饰,红灯笼在雨中轻轻摇晃,五彩的灯串在湿润的空气中晕染出一片朦胧的光晕。雨水顺着灯笼的流苏滴落,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奶奶正踮着脚,在老家门前挂起那盏她最爱的红灯笼。
玉簪花开了。翠绿的叶片间,洁白的花苞悄然绽放,像一支支玉簪斜插在青丝间。这盆玉簪花是爷爷留下的,他说这花最像奶奶年轻时的模样,素净淡雅,却自有一番风骨。记得小时候,爷爷总爱在雨天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侍弄他的花草。他的手指粗粝,却能将那些娇嫩的花草照顾得妥妥帖帖。玉簪、茉莉、栀子、菊花,仙人掌,月季一盆盆在院子里排开,雨天里,整个院子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奶奶则总是在厨房里忙碌,蒸腾的热气中,她的身影若隐若现。她会做好多好多的好吃的,臊子面,搅团,大烩菜,核桃豆腐馅饺子,花卷馍馍,蒸面皮。奶奶的手很巧,能将最普通的食材变成美味。
爷爷爱花,更爱教我怎么照顾花草。他说,养花如养人,要懂得它们的脾性。玉簪喜阴,要放在半阴处;茉莉爱阳,要多晒太阳;兰花娇贵,浇水要恰到好处。他总是一边修剪枝叶,一边给我讲做人的道理:"你看这花,该修剪时就修剪,该施肥时就施肥,人也是一样,该努力时就要努力,该休息时就要休息。"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只觉得爷爷的话像他手中的剪刀,一下一下,将我的枝枝蔓蔓修剪得整整齐齐。
奶奶则用她的方式教我生活的智慧。她教我叠被子要像折纸一样整齐,擦桌子要顺着木纹的方向,洗衣服要分颜色深浅。她说:"做事要用心,哪怕是最简单的事,也要做到最好。"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贪玩,把奶奶刚收拾好的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她没有责骂我,而是让我自己重新收拾。我笨手笨脚地忙活了半天,才明白原来保持整洁比弄乱要难得多。
雨还在下,玉簪花在雨中轻轻摇曳。我伸手触碰那洁白的花瓣,凉凉的,像极了奶奶的手。记得她最后的日子里,已经不能下炕了,却还要操心家里的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在用她的方式爱着这个家。
奶奶是在爷爷走后快二十年走的。那几年,奶奶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或院子里发呆。有时候,奶奶会突然说:"你爷爷最爱这盆玉簪了。"然后久久地沉默。我知道,她在想念爷爷,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雨渐渐小了,灯笼的光晕在湿润的空气中愈发柔和。我望着那盆玉簪,忽然明白,爷爷奶奶从未真正离开。他们教会我的生活智慧,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都像这玉簪一样,在我的生命中生根发芽,开出洁白的花。
夜色渐深,我轻轻关上阳台的门。玉簪的香气透过门缝飘进来,混合着雨后的清新,让我想起那些有爷爷奶奶陪伴的雨天。那时的雨声,那时的花香,那时的教诲,都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我知道,只要我还记得他们教给我的点点滴滴,他们就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像这玉簪一样,年年绽放,岁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