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言:我想写几个系列,这是其中的第一个,心里打过仗。在这一个系列里,我尝试着用正反双方互搏的辩论角色推进,来尽力阐述本人对于一个具体题目的思考。
开篇陈词
正方:我方的观点是,给我五百块,电子产品便不用了吧。
在这个题目里,首先看到的词语是什么?"如果"对不对?"如果"就是说这是一个假想题,现实中并不会存在。一个不可能存在的题,怎么会被拿出来讨论呢?很明显有很多人希望能够不再被电子设备裹胁,他们想到的现实基础是,如果有人给五百块每天,就可以了。这便是问题的发起人抱有的想法。
那些一不小心就在电视机面前度过的珍贵地午后时光,那些不经意间在手机上蹉跎的午夜梦时刻,那些原本有规划的时间被游戏机占据之后,君不曾懊悔过?
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代人比上一代人更加浮躁?思想也少了好多深度和坚持的毅力。常常说我们这代人怎么了,每天阅读的都是没什么深度的爆文,听到的都是些毫无逻辑的鸡汤,看到的都是毫无意义的肥皂剧,让我们欢笑的是靠由嘲讽和误解支撑的段子,让我们哭泣的是参杂着表演的情怀和裹胁着道德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在想,我们怎么了?想着想着,就拿起来手机在知乎提问或者百度一下。
我们怎么就时间不够用了,我们怎么就没有自我的思想了,我们怎么看不到真实的自己了。怎么一不小心,活着像是动物了。
每天给你五百块,不用电子产品干不?给你一个机会,找到你自己,你干吗?
反方:我方的观点是,给我五百块不使用电子产品,我不干。
题目说的是每天,不能再。这意味着只开通了单向通道。选了,就没有回头路。明明我们现实生活有无限光彩和机遇,五百块,不值得啊。
接下来定义电子产品,汉语词典总结起来说凡是由电子管发展而来的产品都是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脑电视机,手表汽车电动车,燃气灶油烟机电磁炉。没有电子产品,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出不了远门,住不了高楼。
这些并没有多可怕,无非生活清贫些,苦一些罢了。比这可怕的是,我们可能不能就医,活不下去。死亡好像也没什么好怕的,更可能的是,我们收获不到信息,传达不出观点。
如果五百块能够让你冒着死亡的风险,顶着虽生犹死的未来时光,去选择放弃现实的科技生活。我方觉得这样做的人很傻很天真。
更何况,你都放弃这么多了,钱还有什么用啊!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五百块让我放弃电子产品,我不干。
反驳
反方:
1:我们承认这是一个假想题,可是这个假想命题是,如果每天给你五百块,不能再使用任何电子产品,你们干不干? 这不是说,给我五百块,我就不用电子产品了。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区别正方辩手不懂?
2:那些让你懊悔的是电子产品的原因吗?从前没有电子产品的时候人不懊悔了?没有在别的方面浪费过时间?我们懊悔的是那些虚度的不再回来的时光,我们懊悔的是自己没能好好控制自己。别把自己的过错归罪于电子产品上面。
3:我们更浮躁,是怎么发现的?没有大范围的谈论和表达,纵然浮躁都不知道。没有电子产品传递丰富的信息,普罗大众根本没有机会了解深度的信息,更加不可能拥有转化为深度思想的能力。
4:传播出来的东西并不是电子产品生产的,接受的选项也不是由电子产品帮人做的选择。
不管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充斥着电子产品,我们都不确定能看到真实的自己。但我们确定每个人本就是动物。我们确定每一分一秒的悲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命体验。
每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就像是大海里的孤岛。创造这种体验的机会,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做的唯一的温情。
正方:
1:人生本来就是选择题,有些人还没想好,在选项里做加法,不停的增加选项。有些人想好了,选择其中一个走下去,反正最后都是死,反正活着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条路,选项再多也只能走一条,选项的丰富没意义的。
2:每天五百块呀,找中医吃中药能治病的。电子产品才不过两百年,翻身不能忘本。
3:每天五百块什么概念,全世界百分之七十五的人都在这一水平线下,他们用尽方法,不辞辛劳,尚且做不到。现在白给你,去选择面对自我,选不愿意?
自由反驳
反方:以前五块钱可以供养学生生活一个月,现在一顿早饭。五百元现在的购买力放到十年之后还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吗?
正方:货币是商品媒介,本身具备两重性,反方辩友不能片面强调跌的可能,购买力也完全有可能上涨的。请问反方,你方不愿意的原因究竟是钱不够多,还是不管多少钱,都不会愿意呢?
反方:两者皆是我方不干的原因。那么请问正方,百分之七十的人都终将生活在每天五百块的漩涡里,他们内心难道永远只会满足在这个水平吗?
正方:所以反方是在用个人欲望去吞并个人自由吗?
总结陈述
反方:
正方一直在试图把绝对的理想主义自由凌驾于我方的物质立论上面,殊不知恰恰是过于标榜电子产品对生活的影响,印证了我方的立论基础。
1:电子产品是影响自由思想的唯一障碍吗?很明显不是。在过去没有电子产品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少思想家。古代文明思想的巅峰也不过公元前后五百年的时间有过高峰。
2:既然电子产品不是唯一罪恶,对方试图改变这一要素解决所有问题。反而必然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我方实在不忍目睹正方步步走进那漩涡里。
3:我们的生活注定要向前看,躲是躲不掉的。思想发展的爆发,必然要有物质生活作为保证,要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能够替代很多人的工作,那时候人就能解放出来,接近实现正方的理想状态。
个人自由的绝对化相当于放逐,而宣判这一重刑的人正是自己。将自己放逐到虽生犹死的地方,不是向不愉快的现实生活残忍的捅刀子,而是对自己不温柔。
善待自我,别放弃生活。每天给我五百块不再使用电子产品,我不干!
正方:
反方说我们是在将自己放逐到虽生犹死的地方去,却没有想过,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受了宫刑才写了史记,曼德拉也是受了二十年的牢狱之灾,马克思更是一辈子靠恩格斯接济度过。我们怀抱着的是向死而生的希望,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理想。
1:如果这件事真的存在,有人愿意支付这笔高昂的费用。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选择接受这笔钱,哪怕里面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真的内心会得到安宁。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安宁,我方也支持去赌,毕竟现实生活中毫无宁静,一片浮躁。我们选的,恰恰是真实存在的希望和可能。
2:即使我们没有遇到各自的恩格斯,我们依然支持人们怀抱这样愿望去生活,陶渊明的生活不是躲避了世间事,而是跳出来,以局外的眼光去阐释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真相。
我们支持的是一分难能的希望,也是一个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便是我们对现实人群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