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个老师写了份辞职信,写道:“世界这么大,想出去看看”。当时看到这份辞职信,只觉得她写的字挺好看的。不知道因为这封信,鼓舞了多少有志青年果断辞职,奔向遥远的诗与远方。
不过早在这之前,赵宝刚同志导演的青春偶像剧《北京青年》在12年的时候上映了。我有幸成为该剧的第一批观众。可想而知,我看了之后也果断辞职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看自己当时的举动是否科学?
当时,我在福州的一家公司,绘制施工图。一天要坐在电脑前,好几个小时。正值夏季,吹着空调,上班时间不会流汗。可能因为体质的原因,入职的第一个月,我只问候了厕所两次,很是痛苦。可见,对于办公室的白领,缺少运动是多么可怕。自己也想过买碧生源,来解决此问题。不过对此我已经有后遗症了。在读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一次喝了两包,拉的老衲都来大姨妈了。所以那次不敢再用了。因为听说工地的同志们,包吃住,工资较高,工作时间自由,小伙伴们就有了换工作的意向。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对辞职给出一个正当的理由,我真是绞尽了脑汁。就在这时,电视剧《北京青年》犹如一位丁香般的姑娘,迈着小碎步,向我款款走来。真是喜出望外啊。那时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懵逼青年,完全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全局观念。对于全剧,我只抓住了一句话:“重走一回青春”。完全忽略了,剧中各个角色的背景。他们倡导重走一回青春,是在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和好几年的工作经验,才有足够地底气走向诗和远方。
鉴于以上的两个原因,我慷慨悲壮地走到了总监的办公室门口,怀着沉重的心情,敲响了总监的木门,开始了最后一次的会晤。
我说:“总监,我想辞职。”
总监说:“为什么?”
我说:“因为我看了《北京青年》”
总监说:“我也看了这部剧,《北京青年》害死人啊”
然后,为了顺利地辞职,我顺便拍了拍总监的马屁,愉悦地交流了各自的理想。
之后总经理找我谈了一次,就辞职了。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当时自己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年少轻狂,缺乏判断力,总是容易被社会的一些激进想法所蛊惑。所谓的重走一回青春,只不过那些自认为文艺范,闲着蛋疼编造出来的美好的一个梦。至于是否符合实际,他们才不管那事。
一方面:我想说的是,只要认真过好每一天,每天都是青春。
反之,如果不切实际地想着诗和远方,重走一百回青春也是没用的。
对于第一点,如果在生活中,缺少一些必要的文艺情怀,生活就会容易陷入泥淖,缺乏生机,最后会变得索然无味。
对于第二点,虽然有些时候,不切实际的想法,会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有时会成为生活的调剂品,不至于太单调。甚至有时,会成为创新的源泉。
如此看来,在生活中,永远没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除了不作奸犯科,选择任何活法都是正确的,只要你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代价,那就可以了。
以过往为借鉴,往往看到的都是傻X的自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