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云 2018年2月2日
亲爱的,晚上好!我在低头思考今天我的“时间”是用在哪里?都去哪兜风了?
胡思乱想中打开阅读器偶然的一本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让我饶有兴趣。
每个有成就的人,在谁的眼里不都是普普通通吗?为何差别却十万八千里?通过作者介绍的“才能之人”,都不是天才。而在作者眼里他们则是非常有可能成功或者有成就的人。
美国作者丹尼尔·科伊尔,十分会利用自己的“髓鞘质”来打造自己的独特观点。他要彻底的撕开你的“幻想”,让自己不在是掉队者。
――想象总是丰富多彩还没有落在生活中它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惜,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总是残酷的对抗现实,最后与它并进。
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不是工具书,他也不会教你任何细节的做法。他只要你发挥你的“髓鞘质”:精深的练习,持续坚持你的激情和、知遇伯乐对你的指导。
50岁的女人如何打造29岁的青春,你总会想到一大堆的她如何的保养,如何的控制,如何的保持健康的心态等。全然不顾她的过程如此的煎熬。她有全然坚定的目标――年轻的心态和可以改造的外表。
正如作者提到:精深练习是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的: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这让你更聪明。类似的说法是,做那些不得不放慢节奏的事情,犯错并加以改正——就像爬冰山,刚开始的时候会滑倒,会跌跌撞撞,最后不知不觉中就变得敏捷自如。
确实,在任何人身上在做某些事或者工作,我们时常犯错乃至自己到垂头丧气的放弃。
“错误不是罪”,看清真相,把自己还没有做到的在重复的练习。它不是随意而是有意识的精准练习已达到目标。
作者总结金句: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
在作者的书中也有过如此的提问:
为什么目标明确、重视错误的练习如此有效呢?
因为构建一条好的神经回路,最佳的方法就是开启电流,处理错误,然后重启,就这样一遍遍重复这个过程。努力拼搏不是无关紧要的过程,而是生理上的必经之路。
――任何一件看起来有趣的事或者可以成为理想可以实现的“梦想”,你能坚持做到吗?
――是的,你不了解自己,你都不知道你和天才的区别是“你不好好利用自己”。
感叹作者眼中的“才能之人”后,方才有些明白除了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外,他们对自己是十分的“利用”,尽管髓鞘质从科学和生理上我们都是大同小异,可是后天的练习就是它走向不同的起点。
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激情和坚持是才能的关键因素?
因为给一个庞大的神经回路包裹上髓鞘质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果你不爱它,就不可能全力以赴,达到巅峰水平。
你不能刻意的要求自己处处都是“正确无误”。
看过中央二套《舌尖上的中国》,有一个片段就是一个厨师如何切一个土豆如丝如针。你在感叹他的精湛厨艺时,他却道出自己切了八年。如果用一万个小时是十年的光阴,他是不是很失败?只做一件事吗?他因为练就这样的厨艺,才有走遍欧洲的大显身手,切丝只是一个精深练习的一个点。而这一个点让他在更多的练习中有了创造的“激情”。
你不会喜欢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很难说很难做到坚持的“味道”不变。
读此书的时候津津乐道,有打鸡血的状态。随时可以发挥自己的髓鞘质,但后面坚持的毅力也是自己最不肯定的。
“是这种感觉,精深练习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的的奋斗: 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原始步骤。 而且那种感觉同其他东西一样,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 髓鞘质的一个进化优势是,它能够使任何回路绝缘化,甚至是那些我们一开始不喜欢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路遥知马力,千里遇知音。此书就是“伯乐”。
你任何的成就不完全自己的领悟和突发奇想。总要有一个引导让你更多的开悟。巴西足球的传奇,俄罗斯网球俱乐部的奇迹。都离开教练(导师)的指导,一个贫困家庭教育出三个世界级作家。你不能说他们生下就是天才,而重要的引导和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万个小时天才理论》仿佛就是刚刚好遇到,又可以给自己更多方面的学习。
作者谈到这些是“悖论”,我想是我们自己认知太少,打破不了我们对常规的认识。
读完此书,作者让你与自己深谈一次“恋爱”,是和自己的想法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做一次深深的“爱”。想再次拿出你的激情,作为激发你的发展原料。这不是死心眼:我想成为谁?这就是维持与激发激情的钥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