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廖一梅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很孤独。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我以前觉得自己蛮能接受别人不同的观点的,可以接受异议。但是最近我话变得少,喜欢观察人类,做一位倾听者,所以每次有想要发言或者打断别人的时候,都会暂停一下,抑制住发言的冲动。我话越少,别人话就会变多。我多问几个:“你再解释解释?” 别人的故事就会越详细。
后来,我发现了虽然我表面上赞同多样价值观的存在,但是当别人与我价值观冲突的时候,我潜意识还是会反抗,我会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希望别人按着我的价值观走。因为大家彼此都很坦诚,平等,所以对谈者就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强硬地回复我。几个回合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在敝帚自珍、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观更好,然后我就沉默了下来,尝试着去理解,不去做评判。
我是很典型的自我驱动型,所以我会列下目标,一点一点地去执行。大概是这个价值观和社会所向往的差不多,所以一路走来我都是收到了正反馈。比如知乎上的问题:怎样才能每天坚持学习7.8个小时?怎样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怎样赚大钱?时间管理如何入门? 以上的这些问题,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我的价值观,因为自我驱动型人在努力的时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感。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自我驱动型人呀。一个需要外力推着走的人就比自我驱动型人要差么?这只是两种不同的习惯而已,如果愿望比较平凡,那么外力推着走型人也能过出想要的人生呀。
比如,我和我的男闺蜜交谈的时谈话。他刚刚经历的感情挫折,然后现在打算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在考司考。他问我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坚持学习?
我的回答是,首先确定你真的想要学法律吗?(看,标准的自我驱动型人的思维方式,必须要找到自己宏伟的人生目标)
我男闺蜜回答我:是啊,我觉得法律读读挺好的,然后在当地找个工作,过过安定的日子。
我就追问:你要不要列个表,写一写你死前想干的事情?(我在质疑别人的目标,因为它不够激动人心,没有气势。自我驱动型人总喜欢定点高目标)
我的男闺蜜就听我的写了一下,反馈的时候,语气平淡。
我就觉得很惊讶,因为....我觉得一般人列完这些事都会情绪激动一些。我不死心,就和男闺蜜分享了我的目标和人生意义。(依然不死心的我,希望引导对方。)
我的男闺蜜直截了当地回复: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啊。但是我只是想要安定的生活,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男闺蜜斩钉截铁地发来这段话的时候,我呆了一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要有远大的目标。的确,远大的目标更容易激发别人的潜力,获得所谓的世俗上的成功。但是,成功就是所有人想追求的么?
从那质疑自己的一刻起,我觉得自己才真正踏上了能容纳两个相冲突价值观的修炼之路。现在我的脑子,会赞美为目标和成功奋斗的人么,也能赞美那些看似不够打鸡血,没那么渴望成功,但是实际上却已经过上了想要的生活状态的人。
渴望成长也可以,不渴望成长也可以,大家就全凭心意地活着,这样的世界不是最美好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