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句话叫做“三十岁死,七十岁埋”。这句话一般人看了都会有些纳闷,为什么会有三十岁死,七十岁埋这么一说?
准确的说三十岁之前是我们每个人都最有激情与梦想的年纪,而伴随着时间的迁移和诸多不可预知的磨难接踵而来的时候,发现最初的梦想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最终都会与现实而妥协,再经过自我的劝说而放弃了追求梦想的那份激情。转变而来的就会去寻找那些“不为难自己”的生活来度日,直到生命中最后一口气咽下的时候……
当一个人决定放弃那份执着的时候,说明心已经死了,心即已死“灵魂”也将不复存在了,接下来可以说就是给自己的躯壳走一遍流程。
虽然此类话题已有过许多经典的诠释,可我还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
成人之后我们都会带着不同的阅历步入新的生活,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而那些看似不屑的小事都会在时间的沉淀后变成一张强大的生活网将自己牢牢的锁住,我们往往都会在这时被按下“暂停键”,有的人出来了,有的人却永远也无法摆脱了。
那我们该怎样去面对这张“网”呐?可能走出来的人都会有一些相同认知:
--那就是让自己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以引领我们去做最为正确的事)
--拥有着僧侣般的信念
(没有信仰的人最为可怕,信仰就如同灵魂般控制着我们的思维)
--克服懒惰与拖延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可以尝试“21天”养成一种习惯的方式来改变自己)
--把每一天都当作末日来过
(所谓末日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个计划和不太够的时间,死限和承诺)
很荣幸您能够看到这里,希望这些简单的认知可以帮助我们一起去面对那个精彩的未来!
最后建议小伙伴们有机会多去与老年人和病患晚期的人们沟通沟通,聊聊他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看法,我想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