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某下属经常迟到:
“你最近为什么总迟到(道德评判),部门其他比你住的更远的同事,也没有迟到(进行比较),你知不知道这样让我很难向公司交代(回避责任)。”
“我发现最近你的迟到次数有点多(观察),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我感到很担心,因为你的迟到会给部门以及其他同事带来影响(感受),我希望你能注意一下时间管理,尽量争取不要再迟到了。可以吗?(需要和请求)”
如果我是对方,明显第二种沟通方式更愿意接受。
语言其实是会产生暴力的
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这些沟通要素揭示了暴力行为的形成原理,也为避免暴力沟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 比如把语言变得平和,需要表达客观事实,而不是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
- 面对自己内心诉求,你需要去请求他人,而不是“强人所难”;
语言暴力无处不在,我要学会懂得如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让自己的人生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加美好。
三大重点内容:
- 从表面上来看,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
- 在暴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深层次原因;
- 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
语言产生暴力的原因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 道德评价: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
-
进行比较:说话时将对方和其他人比较,或者和自己比较。将沟通的对方和他人进行比较,意味着不平等,一是我在说出比较的话时,说明我在评判对方,潜台词里,我把自己放在了比对方更高的地方。二是将对方和无关的第三人拉在一起,进行比较,这就让对方莫名的进入一场比赛;
这就使沟通的对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只有通过语言上的力量对抗,才能让对方感觉回到了平等的位置,这种语言上的力量对抗,有可能是针对说话人:你凭什么这么说?有可能是针对第三人:我明明比他好,和你对抗,证明自己。或者组合起来:你凭什么这么说?他怎么怎么样,明明不如我。不论是以上哪种反应,沟通的双方马上变成了对立的两方,站上擂台,开始PK。 -
回避责任:我们表达方式,经常会忽略内心的情感根源,而换成了“不得不做”。这样表达的方式,对于对方来说,感受到的就是“指责”;
举例:我每天加班加点,累死了。表达的是自己处于不满的状态里,这种不满潜台词,你要负责,是你导致我的累。但其实说这话时,真心想表达的是:我对这份工作很用心,因为自己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所以让自己忙到很晚,我只是希望告诉你,让你对我的敬业肯定。 -
强人所难:一般来说,是沟通人对被沟通者有强势关系,希望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常发生在父母对孩子、夫妻之间、领导对下属,妻子希望丈夫成为有钱或者有权的人,对于丈夫来说,或许没有能力,或者只是时间问题,并没有达到妻子的要求,导致丈夫遭受妻子的语言暴力。这是妻子的思维问题,就算丈夫达到了这一阶段的要求,马上妻子又会有下一阶段的要求,又是新的一轮暴力。
语言暴力是因为以上四个原因导致的,暴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
对世界充满仇恨,包括自己,感觉到周围都是恶意。
从内心先改变:相信性本善,善意的对待自己和这个世界。当我们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的、那么就会用相对应的温柔的方式去应对。
改变自己是一种修行,修行有方法: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首先描述一个我观察的客观事情
感受:在这个客观事情上,我的感受是什么
需要:我要先分辨出我的需要是什么
请求:按我的需要向对方提出请求
以上,以后在和其他人表达我的诉求的时候,谨记以上四点,养成非暴力沟通的语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