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仍然是与神话故事里的女性形象有关系。
笔者慢慢写,与读者且读且思考。
【肆】
织女
织女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经典的角色了。每年的七夕节为她而设。中国的很多故事,其中包括一些神话故事,其魅力就在于,可以虚幻到让读者只靠想象就心驰神往,也可以真实到变成节日,就真实存在于你我的生活里。
织女原是天宫织衣服的女孩子,应该是面貌秀重,心灵手巧的。有一个成语叫做“天衣无缝”,最初应该不是直接用来形容某个人计谋好的,而是说天上仙女们织衣服很好,织出来连一丝缝隙都没有。然后间接比喻某个人计谋缜密。
由此可见天上的生活多么好了。由此,也可见织女她的手艺多么出众了。
其实神话里也没有描写牛郎的外貌,只知道他家里只是放牛的。天宫的生活很不错,为什么织女心甘情愿放弃那种生活,要与一个牛郎产生爱情呢?况且之后每年只能见一面,也是不后悔的。
纵使牛郎面貌不详,但是为什么他不叫“放牛的”,而要称其为“牛郎”呢?“郎”便是“郎君”的意思呀!“郎君郎君”,况且又能让织女一眼便瞧上他了,如何不算得上是相貌端正,仪表堂堂呢!
天宫的生活是很好呀。可能佳肴不断,蟠桃也是用露水种养出来的。但是生活用品不能决定一切。如果可以,为什么还有类似的“七仙女下凡”的故事呢!
织女或许是见惯了这样的生活,也或许是一开始便不喜欢这样的生活。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天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织布,这种生活是枯燥而乏味,冷淡而无望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很难忍受每一天只重复一件事情来做。
所以笔者认为,织女的魅力其实不在于她对牛郎的一无反顾,不在乎其家世如何。而在于她自身在天宫织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布以后,不仅没有被天宫的冷清生活所影响,反而愈发有生活气、烟火气了。
这种烟火气,在一遇见牛郎的第一面,便被触发掉,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即使后来回到天庭,她也心甘情愿与牛郎一年只见一次面,她的这种魅力,也让牛郎心甘情愿一辈子,只为她一人等候。况且他自身还带着与她的两个孩子。
在笔者的想象里,织女的衣服不一定是华丽、色彩明显的。但一定是干干净净的。可以黄如天上的晨间熏云,也可以紫如扶摇而过的仙使鸟。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一定有血有肉。譬如,笔者想象里,她的手腕上必定是有一串铃铛的,如此,织起布来,方显灵气。
织女的脸,应是如同东山上的圆月一般。她的双眼,看过万千天庭的星辰,与人间的大海。
最后,相比起坊间口口相传中的织女的“痴情”与“灵巧”,笔者更喜欢她的纯真,不仅没有被枯燥的生活消磨掉,反而愈发纯净了。这是一种生命的张力与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