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阅历的增加,再读半生缘,更能理性地看待曼桢与曼璐姐妹之间感情的恩怨纠葛。这里重点说下姐妹俩关系的变化。
姐妹俩人在豫瑾来时,很多问题显现出来,好像豫瑾是一块大石头,搅乱了表面平静的生活。豫瑾又像是作者特意安排来检验她们关系的试金石。这里曼璐得知母亲有意撮合妹妹和豫瑾是,她又气又惊,好像自己是长辈一样,完全与此事没有一点利害关系。其实她内心还是有非分之想的,否则干嘛自作多情要去劝十来年前的前任。是曼璐自己高估自己了,太自以为是(她知道的,豫瑾如果真是爱上了她妹妹,也是因为她的缘故——因为妹妹有几分像她),才误以为豫瑾对自己痴心不改。
当曼璐精心准备,特意穿上豫瑾喜欢的那件紫色绸旗袍去见他时,她失望了,尤其听到对方说,“人总要变的,我也变了。我现在脾气也跟从前两样了,也不知是年纪的关系,想想从前的事,非常幼稚可笑。”她甚至绝望了,因为对方一句话摧毁了她珍惜的所有关于他的回忆(文中说,这回忆虽然凄楚,可是很有回味的。)可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她以为豫瑾离了她还是对她那么念念不忘,哪怕移情也是因为像她。这纯属曼璐自恋时的异想天开。是不是因为曼璐自己的处境很差,才会生出这么多幻想。想通过幻想麻痹自己。而当幻想破灭,她怨气冲天,心碎了,她会生恨。而这恨要发泄出去,必然要报复。妹妹曼桢成为她报复的对象。
曼璐把这都归于妹妹曼桢身上,怪妹妹糟蹋了她残存的值得回味的如梦的回忆。仅存的希望破灭了,她的理智也没了。她认为自己感情上一无所有,而妹妹有了个相好还不够,还要拿豫瑾来让男朋友吃醋。对比之下,嫉妒之火熊熊燃烧,连仅存的姐妹之情都被烧得一干二净。她认为妹妹恩将仇报。(这是多么可怕,自己不幸,却见不得别人的幸运或幸福,竟认为别人剥夺自己的。)这在她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她的报复是不择手段的,既然自己什么也没有,她也不让妹妹有好果子吃,彻底摧毁妹妹的幸福。干脆把妹妹“送”给自己的丈夫,以此讨好他,也能拴住他的心。曼璐这种做法是恶毒的,简直让妹妹重蹈她的覆辙,完全葬送了妹妹曼桢的未来。曼璐可能没想到,后来不仅没有挽回丈夫的心,姐妹俩结局都很凄惨。幸而曼桢最后醒悟,半死不活地拖着过日子不如离了婚带着孩子自己过。
在那个时代,贫困家庭的女孩很难有自己的自由和追求,因为她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解决不了。曼璐为了家人而被逼良为娼,是不幸,值得同情。可类似这样的女人为了一点私情或男人变得自私狭隘时,她们却想拉同伴下水。曼璐自然值得同情,可她对妹妹的做法却得不到原谅。心里要有多么阴暗才会拿自己的妹妹当牺牲品,挽救自己的婚姻,其实是陪葬她自己的不幸。现代一些落后地区估计还有类似的事发生。女人地位需要解放,思想更需要解放,那些封建思想需要彻底消除。
还有一点,老太太对两个女儿的态度不一也导致一些问题。其实在现代,一家两个女儿或两个兄弟的,如果父母常拿她们、他们比较,不仅不会促进,反而会产生伤害。有的家庭因为父母的比较或偏颇,姐妹、兄弟或多子女间因此产生问题以致关系破裂。有极端结果的,彼此成为敌人,老死不相往来,甚至造成血光之灾。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感情里也是说的通的。